環署10日進行「都蘭黃金海休閒度假村」開發案的第七次環差與變更內容對照表審查,由於此案與美麗灣渡假村同樣位於都蘭灣,但面積11.3公頃、預計興建500間客房,規模遠大於美麗灣,將衝擊東海岸保護區與原住民傳統領域,引起當地居民及許多環保團體到場關注,一早趕赴現場。
「都蘭黃金海休閒度假村」七度環差,當地居民與民間團體到場關注,要求觀光局做政策環評。攝影:賴品瑀
環差案因基地內有富山遺址、富山第二遺址,遭小組要求再釐清遺址範圍,而將補件再審。又變更內容對照表所涉及的是避開遺址後的「建築配置變更」,也同樣要求再確認遺址範圍後再議。
民間團體強調都蘭灣同時有多個開發案,觀光局應該併案做整體考量,而該地分明是原住民傳統領域,原民會更不能坐視,放任族人只能以環評審查為戰場,一次次舟車勞頓的阻擋。
「都蘭還有客房需求」 觀光局拒東海岸觀光政策環評
此案與同在都蘭灣的鄰近幾個案子如美麗灣、杉原棕櫚等同樣於1990年代前後展開。此案在1998通過環評,但至今尚未正式開發,因此展開漫長的環差審查。雖然美麗灣目前處於停工狀態,但這些「陳年老案」至今,面臨原基法、海岸法與地質法等法令的建立與修訂,民間一再提醒觀光局應該進行政策環評,整體檢視都蘭灣甚至東海岸的觀光政策,以免開發超過環境負荷反毀壞觀光資源。
花東海岸保護區預定地中,已申請但尚未建設的大型開發。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但今次審查展開前,觀光局代表指出,政策環評中並無規定觀光一項,更指出在東管處所做的「都蘭地區觀光永續發展評估案 」中,目前仍有住宿需求,環評小組主席李育明甚至提醒旁聽民眾之後的發言不需再著墨於政策環評的討論。
但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指出,在該評估報告中,都蘭系統在2023年所需增加的房間數不過68間,但要在都蘭灣開發的案子加起來卻是要增加上千房間,尚有垃圾、污水、交通等衝擊,都將造成加乘效應,這也是他所參加的「花東地區永續觀光發展諮詢委員會 」不斷向東管處建議進行政策環評的原因。
東管處資料,都蘭系統在2023年需要再增加68個房間,翻拍簡報資料。攝影:賴品瑀。
富山遺址「避不開」 相關資料待釐清
業者在簡報中,提出將以「遺址文化結合觀光休閒」的經營型態,來符合觀光局在2007年的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中對都蘭等海岸地區的願景構想「建構台灣最優質樂活養生休息渡假縣」。
「避不開的!」但環評委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陳光祖直言,認為當地的富山遺址、富山第二遺址非常重要,且不能排除兩個遺址是連續的,「怎麼努力都很難避開」,建議業者應該認真考慮還要不要開發。
「用遺址懲罰我並不公平!」「我在民國70幾年可以毀掉這些遺址,但是我沒有。」業者鄧英男表達委屈與不滿,直呼自己也是有心保存遺址。面對送審資料遺址範圍不明的狀況,環評委員們也認為文資主管機關台東縣政府沒有提供業者完整的遺址調查資料表,有失職之處「實在是很糟糕」,民間團體也在會前呼籲東縣府。立刻進行遺址認定與列冊。
體檢資料顯示 岸上開發的確衝擊珊瑚
而都蘭灣擁有珊瑚資源,在美麗灣審議期間已受討論。但民間團體與學者卻在此案環說書中找到荒謬錯誤,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指出,該案生態調查不符合「海洋生態調查技術規範」,有樣點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海洋研究員林育朱更發現,資料完全引用該協會與志工長期進行的「珊瑚礁體檢」的過舊調查資料,其中更把距離開發基地40公里的基翬地區的資料也納入。「那為何不一起抄綠島的資料?綠島距離不過35公里,珊瑚狀況還更好!」
林育朱更指出,他們在當地所做的調查結果正顯示,在美麗灣渡假村開發的期間,珊瑚的狀況較差,顯示陸上的開發行為的確會傷害珊瑚。
「那裡本來有很多的珊瑚、有很多的魚蝦,我們在那裡捉不到魚蝦,就只好流落都市,只能做粗工跟跑船。」伽路蘭部落耆老鐘錦榮表示,當地海岸是鄰近的都蘭、伽路蘭、刺桐部落的傳統領域,除了年年舉辦海祭,更曾是採集食物的重要「冰箱」。刺桐部落青年林淑玲指出,當海洋遭到破壞,衝擊原住民的生存與傳統智慧。青年洪叡珊也強調,部落孩子想回家工作,但不是在開發主義的發展下求生。
原民會:是傳統領域 都蘭、伽路蘭與刺桐部落都要諮詢
除了東海岸大舉開發將衝擊生存模式,更迫在眼前的是土地的流失,林淑玲指出,此案的土地原本是傳統領域,卻因當年族人沒有登記,而遭國產署以國有地賣給私人,成為私人土地,但反觀族人要作原住民保留地的增劃編,卻往往不能這麼順利。
林淑玲更指出,此案聲稱2015年5月刺桐部落會議已經取得無意義通過是悖於事實,原民會土管處傳統領域科科長張信良亦指出,從送審資料無法判斷業者是否有完備取得原住民部落同意的相關程序,他補充,依照「原住民部落會議實施要點」、「諮商與取得原住民同意辦法」,業者應該先和卑南鄉公所確認需要諮詢的部落,而此案很顯然應該是都蘭、伽路蘭與刺桐部落都要諮詢,因為該地是這三個部落的傳統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