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台灣新林業,行政院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提出「林業資源永續利用」三項重點,推動禁伐天然林政策入法、經濟林利用符合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規範與標準,並深化「里山倡議」精神,未來將朝小而美的林業發展,兼顧保育及永續利用。
昨(16日)由立委陳曼麗及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舉辦的座談會上,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李允中表示,台灣新林業將輔導私有地或租地造林戶,基於維繫生物多樣性,置入友善環境的里山精神;林業經營型態界定為朝小規模、在地發展,不會發展為大規模林業。
小而美林業強調全材利用 森林經營的好處應惠及原住民部落
小型林主生產的林產物,不只是木材,還包括非木質林產品,例如香菇、雞鴨,都屬於林產品,還須證明來自永續經營的林地,對台灣部分的森林經營來說,才是符合國際先進的經營方式。
林產物的規劃,包括以疏伐下來的小徑木製造生質能源,生產蕈菇作物;枝條抽出物發展生技產業;森林主產物則有發展在地、客製化家具精品以及文創產品;並依據森林所營造的環境,發展林產品,如蕈菇、牛樟菇,以及林下經濟,如養蜂、種植山蘇等林下作物,儼然是食物森林的樣態。
不過,國有林156萬公頃大多位於原住民傳統領域,原住民守護領域聯盟會長Sutej Hugu認為,蔡總統應落實原住民權利宣言,重視原住民和林木的關係。林務局以疏伐木作為料原,應尊重原住民部落FPIC(自由決定與事先知情的同意),提出疏伐計畫,原住民應共享森林資源,「現在連非林木副產品的權利都沒有!」
另外,政府應協助原住民部落的森林副產品取得合法及永續利用認證及市場推廣;目前木材利用都在大宗國際貿易和消費市場,認證成本高,非部落能力所及。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副所長邱祈榮表示,森林驗證不是只有木材,更重要的是透過驗證確保森林的經營是永續性的。
零毀林:不砍伐天然林 加強人工林管理經營
邱祈榮接受訪問時表示,國際間「零毀林」(Zero Net Deforestation)可分兩部分,一般是指不砍伐天然林,以及人工林永續經營。全球林木供應面臨困境是30%來自天然林,一旦抽掉天然林,木材價格就會因供給不足而上漲,這也說明何以2005年在加拿大蒙特利提出REDD(Reducing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減少濫伐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幾年後調整為REDD+,即因尚未準備好,天然林零砍伐相關配套。
木材貿易一年5000億美金,停止天然林供應,影響層面難以估算,因此REDD+強調森林復育以及森林的永續經營兩方面;意思是說森林可以經營利用;然而,隨著氣候變遷情勢越來越嚴峻,不砍伐天然林已成定局。2014年紐約舉行的氣候變遷大會,即建議採漸進式停止天然林伐材。
尼泊爾植樹活動(國際獅子會提供)超過150合作夥伴,其中包括28個政府,8個地方政府,35家企業,16原住民團體和45個非政府組織與公民社會團體,簽署了「紐約宣言」,要求在2020年前通過減少一半森林的損失,並在十年之後的2030年將森林的損失降為零,這份聲明有承諾的背書支持,包括來自私營部門、各國政府和公民社會對於資源和行動的承諾。
該宣言重申並延續承諾在造林和制止毀林上。
從地方到國家,由棕櫚油公司、食品公司、原住民、公部門、私部門,支持這個籃子是強而有力的承諾,為REDD+機制提供資金,我們所有的依賴來自於經大規模砍伐森林之程序所提供的免費供應鏈商品。
資料來源:【紐約氣候峰會】紐約宣言 將承諾轉為行動
挪威提出零毀林的背後,是很積極布局,才能達致這項目標;台灣雖然不砍伐天然林,卻未積極佈局,人工林未積極發展經營。
「天然林不砍伐的前提是人工林要養好,這是民生需求,想想看,現在還能一星期不用衛生紙嗎?」邱祈榮舉紙漿為例,台灣紙漿進口第一名是智利佔25%,其次是加拿大,第三名是巴西。除了加拿大,其他國家無法排除砍雨林、種樹生產紙漿的疑慮,而台灣的消費者就使用這些破壞雨林的衛生紙。「我們都知道血鑽石,卻忽略了木頭也會滴血。」邱祈榮以此指出問題的嚴肅性。
台灣新林業發展,不再以生產木頭為主力,但能發展生態服務功能認證,現在的趨勢只是把木材生產視為森林提供眾多的服務效益中的一種,這與FSC的發展是一致的。
「森林有很多生態效應,例如涵養水源,減少土石沖蝕,維護生物多樣性。」邱祈榮說,這些計算公式,國際間已發展方法論,透過產值的估算,例如涵養水源創造的數百億效益,透過認證,森林的價值將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