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回收馬桶養牡蠣 維護海岸生態健康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紐約回收馬桶養牡蠣 維護海岸生態健康

2016年09月12日
摘錄自2016年9月7日中央社美國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提到馬桶可能不會讓人馬上想到海洋生物,但紐約正在全球數一數二繁忙的甘迺迪國際機場附近,利用回收洗手間瓷器養殖5萬顆牡蠣。

紐約市最近公布的「十億牡蠣計畫」(Billion Oyster Project),設計用來加強風暴防護措施並改善甘迺迪國際機場所在的牙買加灣(Jamaica Bay)鹽水與淡水濕地品質。

數十年前,此處的牡蠣因為污染與過度捕撈滅絕。這項牡蠣養殖計畫斥資100萬美元,養殖場由近五000個自公立學校回收、敲破的馬桶組合而成。

官員希望協助創造一個更為永續、更有韌性的城市,助紐約緩衝未來風暴衝擊並淨化水源。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說:「這座牡蠣養殖場有多種目的,包括保護濕地免於遭受侵蝕、自然過濾水源並為所剩無幾的海洋生物提供棲地。」

這些裝入碎馬桶的網袋架設在海岸邊,不僅可以保護濕地與海岸線免遭侵蝕與風暴過度衝擊,也可為魚類等生物提供棲息地,養殖的牡蠣更可以過濾水中污染物質,協助維持海洋生態系統健全。

這5萬顆牡蠣成熟時,預計將同時產卵,有望自行繁衍。當局將監控附近水域水質改善狀況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