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超所值 身心收穫滿滿的工作假期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作假期

物超所值 身心收穫滿滿的工作假期

2006年09月07日
作者:劉育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志工)

劉育瑄(右二)向師傅學習魚鱗板釘製。在我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網站改版志工,將文章由舊網站搬到新網站的過程中,曾看到一篇文章「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我們在白俄的造屋假期」,那時就對一群人一起蓋房子這件事有很深的印象,也從中得知Working Holiday這種在國際上已有相當歷史的活動。當我讀到2006生態工作假期的簡章內容,看見「菸樓/石埠/建築物」、「傳統工法」、「花蓮」這幾個關鍵字時,眼睛立刻為之一亮,還沒跟老闆商量是否可以請假時,便迫不及待地報名了。

由於本身對建築及傳統工法本來就有莫名的好感,如今能親自參與,更讓人興奮。在活動之前,我相當期待能被分到泥牆組,但是分組名單揭曉後,心裡著實沈了一下,也有些失望,因為自己被分到聽起來很輕鬆的室內工作組。

師公親授   室內裝潢的木工技術

師傅親自教授魚鱗板該怎麼釘。活動第二天,我心不甘情不願地到達工作現場,但經師傅講解完工作內容後,卻大大的歡喜,因為我們要做的是魚鱗板的木工耶!老天的安排真是巧妙,我們家承租的地上剛好有這樣的房子,也需要整修,正愁不知如何下手之際,竟在這兒遇到師傅指導,真是太幸運了。

第一天施作時,我們先釘角柱,除了要用鋸子鋸出角柱所需的長度外,也要依每塊牆面不同的狀況,在角柱上用挫刀修出所需的凹槽。我曾經拿過鋸子,但挫刀卻是第一次使用。師傅們很細心,一開始就跟大家講解挫刀的危險性,如何正確使用及用畢應該放置的方式。除了保護志工安全,也用心維持工具壽命。師傅對待工具的惜物精神,相較於時下習慣用壞就丟的年輕人,的確很值得學習。

工作第二天,我們開始釘魚鱗板,一進屋子,就看到二位師傅拿著長長的水管及墨斗,利用虹吸原理在牆上做水平線。這種未曾見過的測量方式,讓我一時摸不著頭緒,而其他志工熱心地為我講解虹吸原理,原來在這裡也可以複習高中物理學!捉出水平線後,師傅就開始教大家如何釘魚鱗板。魚鱗板可不是隨便亂釘的,從如何鋸成斜面,第一片和第二片需要多少距離,釘子的位置及要釘進去多少,都要非常地注意。

到了最後一天,工作進入尾聲,開始工作前,發現師公(師傅說他的師父我們要叫師公)在我們前一天釘好的魚鱗板上,做了圈圈叉叉的記號,標出釘對及釘不對的地方,幾乎每一個釘子都被師公親自檢視過了。而經過前二天的訓練,大家對拿榔頭已比較有經驗,加上師公的指正,最後這二小時大家都做的得心應手,欲罷不能。看大家從依賴,到學習,到獨立作業,這個過程真是不容易。

一群娘子軍完成了魚鱗板的釘作!在這三天的工作時間裏,除了身體力行學到一些木工的技巧外,也看到師傅們對老師傳傳承的尊敬。偶爾到泥牆組和樓梯組看看,也學到一些東西。除了師傅們的教導,某些本身對建築或木工就熟悉的志工們,也不吝將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真是收獲良多。

 種種第一次的體驗

當然,除了Working外,協會也相當用心在我們的Holiday上,包括參訪華南社區、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典範——松園、太魯閣與七星潭,都是此次預料外的收獲。第一天在夕陽下騎著腳踏車到水圳邊,那幅田園景象真的美極了,讓人身心感到恬適與舒暢,準備好好享受接下來四天的鄉間騎腳踏車、在菸樓流汗施作的生活。我們更參訪了南華社區發展協會,看到他們為保留傳統而付出的努力與成果,令人敬佩。

四天下來,不論是身體或心理都收獲很多,還讓我養成早起的習慣。太多的第一次發生在這裡,第一次戴工程帽拿刨刀、挫刀做木工,第一次跟那麼多不同國藉的志工們相處交流,第一次在鄉村住這麼久,第一次這樣認識花蓮及海洋,第一次吃到這麼豐盛又好吃的下午茶點心,第一次活動時看到這麼多媒體,第一次學唱客家歌謠……有太多令人難忘的第一次。

雖然有人問,為什麼要交錢來工作?但活動下來不禁發現,許多體驗與學習是花錢也不一定買得到的。這次的Working Holiday 可以說是物超所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