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廖靜蕙
文章列表
2024-01-30 15:07
1928年成立的台北帝國大學(台北帝大),是國立台灣大學的親身,日治時期曾擔負起培育知識分子的任務,包括一群植物研究者,他們或許來自日本,或出生成長於台灣的「灣生」日本人,相聚於台灣,為原生植物譜寫身世。《塵封的椰影》一書即以此為背景,記述...
2024-01-15 16:18
嘉南大圳歷經百年風雨洗鍊,仍潺潺不絕地提供農業灌溉、餵養萬物,這過程和自然生態、人文水利發展出獨特紋理,值得被台灣社會記憶典藏。位於台南安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現正展出「流域共構」特展,呈現天然的水如何透過一群不同專業的「水利人」,一步一步...
2023-12-25 16:15
冬日台灣南部暑氣盡消,氣溫不像北部寒冷,是適合旅遊的季節。其中,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位於隘寮北溪左岸台地的神山部落,海拔約700公尺,以俊俏的神山瀑布、特色石板建築聞名,加上部落愛玉、小米甜甜圈等原味美食,無論大眾觀光或深度人文旅遊,都深受...
2023-12-13 16:16
繼2021年9月六個跨部會成立「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歷經兩年多的努力,昨(12)日推出「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平台,集合10個單位,累積近2000萬筆生態調查資料,以及百萬筆典藏標本資料,彈指之間就能查詢台灣古來今...
2023-11-16 21:04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4日再公告,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食蛇龜及柴棺龜等5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納入生態服務給付標的,這是繼石虎、草鴞、水獺、水雉及台灣黑熊之後,再度以生態給付鼓勵在地農友以友善方式經營農地,共同守護農田生態系。另外鼓勵...
2023-11-10 10:11
森林提供了人類許多好處,如果把森林搬到都市,讓更多人受惠呢?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就把森林經驗,複製到新北中和的八二三紀念公園,從經營地被植栽到喬木,層層疊疊綠意盎然,賞心悅目。這些經驗完整記錄成書,將都市林的理念以及實務經驗分享給社會大眾,都市...
2023-10-27 19:02
全球最多人次觀看的生態環境紀實節目「地球脈動」(Planet Earth)系列,最新力作「地球脈動III」(Planet Earth III)29日晚上8點於BBC Earth頻道首映。新一季除了呈現地球無與倫比的壯麗景色,還以嶄新視角探討...
2023-10-19 10:00
在野外只聞蛙鳴鳥叫,卻未能一睹風采,有什方法得知牠是誰呢?現在讓人工智慧(AI)透過聲音告訴大家!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發布「生物音智慧辨視與標記系統」(SILIC),已能識別184種台灣野生動物聲音,包括可愛的鳥類和神秘的蛙類,誤差低於5...
2023-10-17 17:22
提到蝴蝶大多數人就與美麗連結,然而同屬鱗翅目的飛蛾,雖然和蝴蝶十分相像,卻可能令多數人打退堂鼓。一項以蛾為藝術創作元素的「蛾.毫釐與複型」蛾類影像創作聯展,即日起就在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保育教育館展出,創作者陳彥錚與劉明浩企圖打破大眾認為...
2023-10-16 15:58
色彩繽紛、花形嬌豔的杜鵑花,向來為國人喜愛。平地常見的杜鵑花,大多是園藝品種平戶杜鵑,其實台灣原生杜鵑有17種,讓美麗的原生杜鵑遍植原生地周遭社區,或經過技術突破逐步下山,成為綠美化社區公園的選項,應是大眾期待。
原生於桃竹苗山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