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蕙 | 環境資訊中心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文章列表

2024-03-04 17:36
提到生物多樣性保全,人們常以為人為干擾少的高海拔保育,應該沒有太多問題,然而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正逐步進逼,證據顯示近年許多生物顯著地往更適宜的地區移動,唯植物遷徙不易。台灣高海拔的冷杉林具備良好固碳功能,經永久樣區長期監測比較,其固碳效果優...
2024-02-20 10:51
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工程(下稱蘇花改)於2020年初全面完工通車,交通部進一步提出「台9線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下稱「蘇花安」)、「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公路計畫」兩項道路開發計畫,銜接或改善周邊交通運能及路況。經費預算802億、178億,預...
2024-02-19 10:28
台灣油杉雖已於2019年從《文資法》的「珍稀貴重植物」除名,不過野外族群數量依舊是保育關鍵。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為了瞭解「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內台灣油杉生長情形,委託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鍾智昕的團隊進行調查,顯示在500平方公...
2024-02-05 10:31
歷經卡努颱風及強降雨侵襲,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休園重建後,於寒假中、農曆春節前開園了。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與當地部落特地在入園前的一段路基,以代表不同族群的繽紛色彩彩繪,命名為「遇見彩虹橋」,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拍照留念。部落期許以彩虹橋引導遊客...
2024-01-30 15:07
1928年成立的台北帝國大學(台北帝大),是國立台灣大學的親身,日治時期曾擔負起培育知識分子的任務,包括一群植物研究者,他們或許來自日本,或出生成長於台灣的「灣生」日本人,相聚於台灣,為原生植物譜寫身世。《塵封的椰影》一書即以此為背景,記述...
2024-01-15 16:18
嘉南大圳歷經百年風雨洗鍊,仍潺潺不絕地提供農業灌溉、餵養萬物,這過程和自然生態、人文水利發展出獨特紋理,值得被台灣社會記憶典藏。位於台南安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現正展出「流域共構」特展,呈現天然的水如何透過一群不同專業的「水利人」,一步一步...
2023-12-25 16:15
冬日台灣南部暑氣盡消,氣溫不像北部寒冷,是適合旅遊的季節。其中,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位於隘寮北溪左岸台地的神山部落,海拔約700公尺,以俊俏的神山瀑布、特色石板建築聞名,加上部落愛玉、小米甜甜圈等原味美食,無論大眾觀光或深度人文旅遊,都深受...
2023-12-13 16:16
繼2021年9月六個跨部會成立「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歷經兩年多的努力,昨(12)日推出「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平台,集合10個單位,累積近2000萬筆生態調查資料,以及百萬筆典藏標本資料,彈指之間就能查詢台灣古來今...
2023-11-16 21:04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4日再公告,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食蛇龜及柴棺龜等5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納入生態服務給付標的,這是繼石虎、草鴞、水獺、水雉及台灣黑熊之後,再度以生態給付鼓勵在地農友以友善方式經營農地,共同守護農田生態系。另外鼓勵...
2023-11-10 10:11
森林提供了人類許多好處,如果把森林搬到都市,讓更多人受惠呢?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就把森林經驗,複製到新北中和的八二三紀念公園,從經營地被植栽到喬木,層層疊疊綠意盎然,賞心悅目。這些經驗完整記錄成書,將都市林的理念以及實務經驗分享給社會大眾,都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