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蕙 | 環境資訊中心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文章列表

2022-12-13 10:53
近年來,在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波助瀾下,位於台東縣成功鎮的都歷海岸,成為水上活動的地標。只是遊客在享受這些潔淨的海洋、美麗的景觀之際,部落豐厚的底蘊更不容錯過。農委會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與都歷部落合作,經過一年調查,完成《...
2022-12-12 15:13
生老病死不但是人類要面對的功課,對於樹木也是如此。陪伴我們大半輩子的樹,若是老了怎麼辦?儘管《森林法》加入老樹保護專章,給予法令地位,在執行面仍須地方政府用心。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即為一例,他們推廣護樹知識與友善環境的理念,期待更多人關懷身邊的...
2022-12-09 17:04
全台37種原生蝙蝠中,體型最大的台灣狐蝠,因數量極度瀕絕,名列全台25種族群數量最危急的野生動物名單,需傾國之力保育牠。已知龜山島、綠島雖擁有穩定族群,但有一群台灣狐蝠選擇到花蓮市區周邊的美崙溪流域定居。 台灣狐蝠是原生蝙蝠體...
2022-12-02 12:11
為了不讓上山的遊客走出路徑影響生態,而施作步道作為導引,然而,施作步道之先,又不得不開設施工便道,原始棲地硬是切出傷痕。這些現象使得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投入步道運動,摸索出一份有尊嚴又能照顧地球的工作。 志工們正...
2022-11-09 10:52
紫斑蝶、環紋蝶、永澤蛇眼蝶,這些國人熟悉喜愛的蝴蝶,在1990年代還分屬斑蝶科、環紋蝶科和蛇目蝶科,隨著分子科學進展,發現原來牠們是近親,因此全數併稱「蛺蝶科」。《台灣蝶類誌》最終卷來到蛺蝶科,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徐堉峰為了本書,遍訪各國博物...
2022-11-01 20:24
茫茫雜草中,有多少等待被發現的禾本科、莎草科原住民?在「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的支持下,農委會特生中心的研究人員得以聚焦禾本科、莎草科的監測調查。2019年時,以為在野外滅絕的赤箭莎重現池上,去(2021)年又發現,過去被視為「滅絕」的物種印...
2022-10-25 18:31
農委會有水土保持局以「農村再生」結合農村社區發展,林務局「社區林業」推動社區加入森林保育。海委會的海保署也推動「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邀請在地社區一起照顧大海,第三屆計畫成果發表會23日於台北花博舉辦,40個團體設攤分享在地守護成果。 ...
2022-10-13 10:45
台灣四周環海,不但有不靠海的城市,也有三面環海的屏東縣,坐擁台灣海峽、巴士海峽與太平洋的豐富海洋生態。今夏,屏東縣政府再度與種籽設計合作推出《屏東海底40米》,帶領讀者從沿海潮間帶,到海底繽紛的熱帶雨林珊瑚礁,探索屏東豐富的海洋樣貌。屏東縣...
2022-10-10 16:18
近年來,台灣保育界以10月5日取諧音定為石虎日。那麼如何了解石虎族群的分布現況呢?過去為了取得相關資訊,必須翻遍一本又一本的資料,或到不同單位的資料庫,一筆一筆的抓取相關資料,甚至須格式化不同資料庫語言,才能彙整石虎分布的空間資訊;隨著開放...
2022-09-29 16:48
台灣島嶼生態雖生物多樣性豐富,但也相對脆弱,外來入侵種往往造成極大的傷害,防治上更需跨部門合作,尤其邊境檢疫具關鍵地位。台灣糧食作物大量倚賴進口,當邊境檢疫人員發現輸入糧食作物中,多了不該有或陌生的種子,就要交給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進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