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5日)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TAMEE)於基隆海科館舉行「台灣海洋環境教育向前行」53天海岸徒步環島及「2017台灣海岸線拍攝計畫」記者會,與期待加入親腳踏島行列的夥伴們在煦晴的午後講座中相見歡。
TAMEE創會理事長、總召黃宗舜表示,建立台灣海岸變遷資料庫,是2008年成立協會以來立下的兩個目標之一,終在明年第五圈的實地踏查跨走出第一步!
結合街景系統 加承360度環場立體效果
TAMEE長期推動海洋環境教育,八年來約已帶領超過上萬名民眾切身體會台灣海岸,2017年更準備用53天的時間再次完整繞行海岸線,2月11日當天從基隆出發往南走,4月4日回到基隆,走在最靠近海水邊的土地上,認識台灣各地的海岸地質結構、各種海洋生態特色、各地海洋人文故事、各類海洋產業發展與各地的海洋污染和破壞。每一腳步、每一種感官打開而接收到的環境訊息,化為呼應自然、尊重土地之真實印記。
黃宗舜說明,一次次的徒步環島活動,階段性開展不同目標,總想為台灣的海洋多做些事情,2008~2009年確定了最貼近海水的路線;2010~2013年釐清並豐富了海洋環境教育的向度與內容;2014年計算全台海岸線上消波塊數量,更完成另一個創會目標──拍攝《還島》(生態紀錄片製作人陳進發擔任導演),提供給環境教育工作者免費使用。
他表示,過去的影像記錄多是平面的,雖然沿途各地碰到許多居民反應海岸線退縮、海廢污染等問題,但一直沒有科學證據,可以拿來說服更多未能親臨實境的群眾。再者,攝影的內容、品質,又因拍攝者的技巧、角度等等差異,難以達成詳實的前後對照。
澳洲非營利組織The Ocean Agency旗下的「卡特林海景調查計畫紀錄」(XL Catlin Seaview Survey),為現今全球珊瑚礁調查中涵蓋範圍最廣的計畫。今年首度上線台灣的海底實景,拍攝內容涵蓋海洋生態多樣性豐富且珊瑚礁狀況良好的六個景點。「只有海平面下豈不可惜?」這回協會同知名街景系統合作,迄今已招募到18位志願者,他們將背負18公斤重的街景背包(Trekker),透過15顆高解析度的鏡頭及專業的後製水平校正,期獲得家鄉海之濱最忠實的呈現,預定十年為計累積多筆資料,建置第一階段的資料庫。
秘書長郭兆偉則補充,民間團體要做出海岸變遷資料庫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之前苦無良策,現在有機會連結上合作單位,希望能為台灣海岸留下屬於2017年的「一眼.瞬間」。
海洋教育扎根 重要、重要、很重要
記者會上,魚類分類學者邵廣昭博士肯定此次環島別具意義,尤其在嘗試與各地方海洋資訊中心的串連方面,他感慨道,海洋教育的重要仍不被重視,像日前舉行海委會(海洋部)之功能與政策整合公聽會,涉及海洋事務主管機關多達22個,當天卻沒有邀請教育部出席可見。徒步,方見海洋真面貌,好跟不好的經驗均帶來心靈衝擊,而改變重陸輕海的思維,唯有教育一途,他表示。
海科館館長吳俊仁也回應,明年海科館迎接三周年,開館以來的定位,持續扮演著推廣海洋教育的角色,坦言台灣海洋教育的普羅程度尚不足,佩服TAMEE長年努力耕耘,未來或有機會合作展覽,讓更多民眾來認識近在咫尺的海洋。
撒在海岸線上的行者
黃宗舜表示,剛好從元宵走到清明的時程,沒有刻意,可能是上天的安排吧。回想2009年開辦第一次,還分東西兩線,協會戶頭裡只有幾千塊,收費也低,沒幾天就花完了團費,戲稱由他領隊的西海岸行程為「要飯之旅」,過了台中才好轉,開始有媒體介紹、補給,「雖然辛苦,得花上至少一年以上時間籌劃,但走進現場,真的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直接被環境所包覆,吸收其美麗或悲鳴。」去年67天,時隔一年,明年拿掉一些休息日,減到53天,調整更精準走完路線的策略。
參與過徒步環島的夥伴邱大,他說,始自2009年,每一回都來支援影像記錄,2014年也完成了個人第一次的全程;一方面台灣歷史上對海岸的管制,另一方面又少引導人們去探索各種戶外,呼籲需要更多元環境意識的提升。
另一位夥伴黃小姐,上午才從五分山叢林穿越而來,她則說,經由朋友介紹得知TAMEE活動,爬山十餘年,2009年東海岸路線體力不是問題,倒是要克服過團體生活的各種不方便,不過,長時間的相處後,大家亦成了好朋友。用自己的腳步一步步親近土地,感受台灣如何被對待,很難面對的真相裸露著,無奈且是一種認識,以前多接觸短天數,澎湖、蘭嶼等離島景緻尤其美妙,期待明年第一次的全程參與。
2017年徒步環島行動:一律採網路報名,截至12月31日止;除全程、可接受單日或短程報名,洽詢電話:(02)2821-1097(9:00am~5:00pm);聯絡信箱:tamee@tamee.org;活動企劃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