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生質能源中心 環差分析1月底送審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桃園生質能源中心 環差分析1月底送審

2017年01月10日
摘錄自2017年1月9日自由時報桃園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市府環保局規劃於觀音區環保科技園區內的4.38公頃預定地上,以BOT模式(公辦民營)興建具有厭氧發酵、熱處理單元與固化掩埋場三合一功能的生質能源中心,預計2017年1月底可將環境差異分析報告送請環保署審查,今年(2017)下半年可望招標、預計2020年啟用,農曆年後將辦理公聽會向居民說明利弊、聆聽意見。

市府環保局長沈志修表示,環保科技園區已完成環境評估,為了新增厭氧發酵、底渣處理等功能,增加環境差異分析報告,分析結果相當樂觀,比先前多了廚餘、水肥及底渣的處理功能,且對環境影響差異不大,預計1月底可送請環保署審查,通過後即可招標,約2至3年可完成興建。

沈志修表示,厭氧發酵、熱處理中心、固化掩埋場等三項新興技術皆屬正面,且環保署相當鼓勵將焚化廠轉型為生質能源中心,若順利推動,桃園生質能源中心將成為台灣的示範點之一。

他說,生質能源中心是國際趨勢,未來「熱處理單元」可以一面焚燒垃圾、一面發電,且燃燒都是廢棄物,是極具開發潛力的再生能源;而厭氧發酵能處理廚餘、水肥,也可分擔桃園的污水處理壓力;固化掩埋場也能處理底渣,生質能源中心功能健全。

對此,觀音區市議員歐炳辰、吳宗憲都表示,環保科技園區附近的居民,對於何為生質能源中心都不了解,呼籲環保局舉辦公聽會說明未來處理方案與利弊得失,更要聆聽在地居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