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一廠除役計畫二階範疇界定完成 趕2019準時停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核一廠除役計畫二階範疇界定完成 趕2019準時停機

2017年02月16日
本報2017年2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6日環署完成核一廠除役計畫的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台電環境保護處處長蔡顯修表示,若是順利,將在一年半至兩年內完成核一廠除役計畫書的修正,在國營會審查過後,便要展開二階環評。

2015展開除役環評  2016自願進二階

核一廠除役計畫環評在2015年展開,一度因尚未確定要除役、不確定的部分太多陷入僵局,2016年5月台電主動要求進入二階環評。在核一必定要除役、也不會有零方案的共識下,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3次便已結束。

核一廠已確定將在2019年7月停機,依法接著就要開始展開除役。而除役計畫目前除了進行環評審查,也在原能會進行可行性的審查,預定今年6月將有結果,屆時台電便要修改除役計畫書,並通過國營會、二階環評的審查,以便在停機後展開除役工程。而除役工程需要25年的時間,是否真的25年就能除役完成?蔡顯修表示,這是法律所規定。


核一廠。轉載自工研院網站

除役  是為了還給人民乾淨的土地

民間團體強調,核電廠除役的精神,應該是要把一個乾淨的土地還給人民,台電應該負責企業社會責任,對居民、社會經濟、自然生態40年來所遭受的損害提出回復跟補償。更應該「還地於民」,將土地回復到開發前的狀態,讓當時遭徵收的居民能原價買回他們的土地。若有其他的再利用計畫,應該與居民諮詢。

會議當中,又以放射性廢棄物的貯存處置管理、可能因為天災的意外發生核輻射的可能,最受民間團體關注。

擔憂在除污的過程中逸出核輻射,因此民間團體與環委要求對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空氣品質,取棄土場都要作監測。例如乾華溪溪水及底泥、反應爐排水道的排水及底泥,都要進行各種核種與輻射量。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指出,輻射不僅只在廠內,當地許多山村,居民所使用的飲用水並非自來水,這些取水點也應該監測。上游處的「阿里磅生態農場」也獲提及,民間團體強調,輻射不只是可能隨著水擴散,也可能因為隨風擴散。

而核一廠鄰近的「老梅石槽」,更因為是觀光景點、也是當地人採石花菜等海菜海藻的地點,環境法律人秘書長林仁惠多次要求應該進行輻射監測,並對當地動植物、海水等進行調查。台電則表示,已長期有對動植物調查,更是每年檢測石花菜的輻射值。

2017-02-16_06-42-07

2月16日,環署完成核一廠除役計畫的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賴品瑀攝影。

除了追求監測點的代表性,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另外指出,長期以來,民間對於官方監測已失去信任。目前國內有能力進行輻射監測的,僅有台電、原能會、核研所與清大。鹽寮反核自救會楊木火認為,應該開課讓民眾參與,甚至聘用當地居民參與檢測,來重新迎回社會信任,環委李育明也認為,應該有平行審查的機制,而環署應該更積極站出來任事,尋找當中能出面協助的部分。

因應極端天候  民間要求提對策 

除了正常的除役過程,民間團體更要求對於除役期間可能遇到的天災等意外提出對策,例如極端氣候可能帶來的土石流、颱風、洪水、海平面上昇與海嘯的影響。不過台電認為,除役時核電廠已經停轉,事變風險是屬於可控制的。蠻野心足律師蔡雅瀅,一度問起核一廠先前曾有6公尺高的防波堤興建計畫,在311後,曾經為了防止海嘯有討論,但隨著核一二廠走向除役,目前已無興建計畫。

核廢料貯存的部分,目前則是一期的露天乾式貯存計畫,雖然環評已過,但遭新北市府以不發水保執照來阻擋,目前已經的共識已是以二期的室內、以一體成型貯存桶的計畫來進行。但用過核燃料棒要抽測或是逐根檢驗,民間團體與台電有所爭執,雖然台電表示,依照美國的規範,若該批無發生過問題的用過核燃料棒僅需抽測,但蔡雅瀅認為,美國的地質氣候條件與台灣並不相近,台電應該另外參考其他較類似的地區,例如日本。

至於日前蘭嶼低階核廢料遷出計畫才由原能會審核完畢,送回原產地是可行性頗高的選項,若是真的要送回核一廠,則需另外進行環評。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