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幸發生停電、缺電等危機,不但會使日常生活陷入困難,遭遇災難時更不易逃生,還會連帶使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有鑑於此,日本將自2017年4月起實施「零售電力負瓦特交易全面自由化」,預計可對平衡能源供需與強化節電誘因做出貢獻。
什麼是「負瓦特」(Negawatt)?直白地說,以前消費者響應節電活動,直接效益多半只是替荷包省點錢。以後有了負瓦特交易制度,節電還可以額外賺錢。
怎會有這種發錢獎勵節能的制度?因為若以國家角度來看,政府辦的節能活動經常給人不太踏實的感覺,儘管甲消費者拚了命認真節電,乙消費者卻可能在另一邊悠悠哉哉地浪費電,使整體節電成效大打折扣。
一旦提供金錢等更具吸引力的實質鼓勵,理想狀況來說,應可提升民眾響應節電活動的興趣,不易再丟出「節電度日真不合人性啦!」等消極話語想,瞬間轉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要節電」的滿滿正能量。
如同之前介紹的2016年4月日本啟動零售電力交易自由化一樣,2017年4月之前,電力負瓦特交易制度早在企業間進行,之後才對一般家戶開放。電力自由化其實有不同層次意涵,零售電力交易的自由化,指一般家戶可自由買電,新進電力公司也可參與發電和賣電,但「輸配電」這端並未自由化。
至於負瓦特交易,除以「企業」跟「家用」市場分類,還有「時間」上的多種區隔,比方要求節電行為的發動時機、發動頻率、緩衝期(多久之前預告)、得進行多久等。以預告時間為例,最簡單的是「前一天告知」,更快的有「前一小時」或「前10分鐘」,假使運作順利,未來可能發展到「即時」(real time)調度。能源網站「tainavi-switch」如此形容:「未來各種節約的電力額度,都可拿來進行價格競爭!」
日本資源能源廳解釋,擴大負瓦特交易市場有三措施必須推動:
- 電力公司試行,讓民間熟悉節電報酬及賞罰機制,熟悉電力市場供需落差;
- 設定標準,如設定電力需求基準線(baseline);
- 制訂市場規範及交易制度,避免發生供需失調。
「新電力比較」網站估算過,如果負瓦特交易和「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等差別電價方案普及,預計可替全日本省下384萬kW(約3.8GW)、約等同4座核電機組的發電量。
近來正在進行《電業法》修正的台灣,常對未來電力自由化市場產生價格波動、缺電等不安情緒。從日本一連串的電力自由化作法,可以學到不少健全市場發展的措施,我們應該好好參考這些他山之石的經驗,就不用怕電力自由化變成無法控制的「潘朵拉之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