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兩年調查 台灣五大類群脊椎動物《紅皮書》出爐 15物種列極危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歷時兩年調查 台灣五大類群脊椎動物《紅皮書》出爐 15物種列極危

2017年08月11日
本報2017年8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灣島上的原生脊椎動物,哪一種族群數量最危急?農委會特生中心歷經兩年多時間,盤點台灣所有陸域脊椎動物五個類群共617種動物的受脅狀態,15種動物野外族群列入極度瀕絕。這些資料以紅皮書名錄形式正式發表。「透過紅皮書名錄的成果讓我們更清楚瞭解國家內生物受到威脅的狀態、程度、原因及變化趨勢。」特生中心主任方國運表示,客觀的資訊揭露,有助社會大眾認知保育方向。


台灣五大類群原生動物紅皮書名錄發布,涵蓋陸域脊椎動物。攝影:廖靜蕙

紅皮書名錄與世界接軌 揭露國家尺度物種受脅面貌

台灣社會熟知的台灣白海豚,是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評估為全球「CR」(Critical Endangered)極度瀕危的物種。此次五大類群評估,為台灣第一次依據IUCN建議的類別與標準,針對所有原生鳥種、陸域爬行類、兩棲類、淡水魚類及陸域哺乳類進行國家紅皮書名錄評估,共15物種列CR等級,占所有納入評估物種的2.4%,分別為:

  • 鳥類6種:青頭潛鴨、環頸雉、林三趾鶉、黑嘴鷗、琵嘴鷸及黑嘴端鳳頭燕鷗;
  • 陸域爬行類1種:金龜;
  • 兩棲類2種:南湖山椒魚與豎琴蛙;
  • 淡水魚類4種:日本鰻鱺、溪流細鯽、巴氏銀鮈與蘭嶼吻鰕虎;
  • 陸域哺乳類2種:台灣狐蝠與歐亞水獺。

金龜近30來在台灣本島幾乎未發現,目前僅知分布於金門島上,且有雜交的威脅。攝影:陳元龍

五大類群包括鳥類316種、陸域爬行類89種、兩棲類37種、淡水魚類95種和陸域哺乳類80種,總計617種;其中105種(受評物種的16.9%)脊椎動物列入國家受脅物種;哺乳類12種、鳥類52種、爬行類5種、兩棲類11種及淡水魚類25種。

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正雄簡報中指出,IUCN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且極具影響力的國際保育組織。紅皮書評估系統(IUCN Red List)更是目前國際間評估物種受脅狀態,公認最具科學基礎的方式。

紅皮書的概念,是以受脅程度來定義野生物的名單,它包括一連串的資料收集、調查與評估的過程。受脅物種聚焦於極度瀕危CR、瀕危EN(Nationally Endangered)、易危VU(Nationally Vulnerable)三個等級。


表:五大類群受脅物種盤點。資料來源:特生中心

資料也顯示物種受脅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人為獵捕,如日本鰻鱺;棲地與分布範圍縮減,如台灣狐蝠與金龜;放生導致逸鳥、外來種與原生種雜交、基因汙染,如環頸雉。有些種類則是原本族群成熟個體數量稀少及分布範圍狹小,易受已知或不明威脅而導致數量減少,如青頭潛鴨、林三趾鶉、南湖山椒魚與巴氏銀鮈等。

台灣於2004年即依據IUCN受脅等級準則,選定台灣部分鳥種進行評估,隨後出版《台灣受脅鳥種圖鑑》,為台灣紅皮書名錄的濫觴。至今陸續發表淡水魚、維管束植物紅皮書,此次則為規模最大、完整針對陸域脊椎動物,並以國際通行的IUCN標準化方法,調查完成的區域性紅皮書,有助釐清台灣物種現況。

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標準的五面向:
  1. 族群量快速下降。
  2. 分布侷限、破碎化,同時存在族群下降或嚴重波動。
  3. 小族群且持續下降。
  4. 非常小的族群。
  5. 量化分析。

紅皮書提供保育策略科學依據 不等於保育類名錄

據聞列入淡水魚極度瀕危的日本鰻鱺,也受到日本在台協會的關注,去電林務局了解後續影響。然而,20年來族群減少99%的科學證據不容改變,雖原因仍無科學調查論述,但利用方式、海洋環境和極端氣候劇變,以及至今無法突破養殖技術等因素,仍為已知因素。

計畫主持人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強調,紅皮書和保育類名錄是不同的概念。紅皮書是經過一連串客觀評估的過程,是科學結論,可視為保育類名錄的重要參考,卻不必然完全等同;是否列入保育類名錄,則須進一步分析物種價值、復育潛力、保育成本以及社經因素,決定因素更為複雜。

此次列入陸域爬行類受脅物種包括金龜,本島已多年未有野外紀錄,現存族群以金門為主。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陳元龍表示,瀕危的金絲蛇、唐水蛇皆屬局部分布物種,尤其唐水蛇分布在北部潔淨水源,埤塘消失等棲地改變因素,導致其族群受脅。

評估資料除了特生中心20年來所累積的調查成果外,也大量使用各機關或是學校已有的開放資料庫(Open Data),以及各類群公民科學調查累積的所有資料,蒐集彙整並分析後,才得以順利完成此次的評估工作。

爬行性動物紅皮書名錄就是公民參與調查的受益者。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表示,爬行類物種調查原屬不易, 2012年開始經營的臉書社群「路殺社」成員通報所累積的資料,在此次調查功不可沒。

台灣已知5種山椒魚,全數列入受脅等級。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春富表示,這幾年因高海拔地區受極端氣候影響,融雪時間縮短、很快消失,影響山椒魚棲息環境。而氣候變遷看似天然因素,但減少碳足跡、減緩暖化速度,同樣有助自然保育。


台灣5種山椒魚,全數入列受脅物種。圖為國家CR級南湖山椒魚。圖片來源:林務局


阿里山山椒魚。圖片來源:嘉義林區管理處

「台灣民眾付出越大的保育心力,不僅對物種好,更對和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環境好!」方國運說。五大族群紅皮書名錄採中英文同步出版,並適用創用CC授權方式,電子檔全數上網公開,台灣物種保育狀態全球都知道。

IUCN所發展出來的紅皮書系統(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是已知最多國家或地區所採用的系統。特生中心棲地組助理研究員楊正雄表示,IUCN是最早(1964年)將紅皮書的概念,落實在評估和出版上的機構,特別是在1994年採用更為嚴謹且科學的方法來決定物種滅絕風險,並適用於所有物種,而為許多國家接受,成為全球性的基準,迄今已超過113個國家及45個地區完成評估出版。

 

【五大類群紅皮書名錄海報,點擊可下載報告全文】

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台灣陸域爬行類紅皮書名錄。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台灣兩棲類紅皮書名錄。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名錄。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台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