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蹟腊葉館修復開幕 傳承早田文藏、佛里神父植物研究精神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百年史蹟腊葉館修復開幕 傳承早田文藏、佛里神父植物研究精神

植物資源調查發祥地 更是台灣自然史重要指標

2017年10月02日
本報2017年10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隱身台北植物園,1924年興建、2008年獲市定古蹟資格的「腊葉館」,經過4年復舊整修,9月30日重新開幕,將繼續承擔植物標本展示與自然教育的功能;同時不忘紀念貢獻台灣植物研究良多的法國神父佛里,以及日本帝國大學植物分類學家早田文藏,兩座紀念碑原址也整復重現,象徵台灣植物研究精神的傳承。

台北植物園8.2公頃的園區內,保存超過1200種的植物,肩負植物研究人才培育以及瀕絕植物保種等重要任務。1924年興建完成的腊葉館是台灣林業研究與植物資源調查的發祥地,也是台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早田文藏以台灣為名的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模式標本,更是鎮館之寶。


腊葉館展示的標本。攝影:廖靜蕙

園區內於1917年及1936年為紀念植物採集者佛里(Urbain Jean Faurie)以及有「台灣植物之父」尊稱的早田文藏(Bunzo Hayata)紀念碑,在二戰後拆除。為了標記台灣植物大探索時代的重要任務,並向台灣植物研究的先驅者和奠定者表達由衷的敬意,林試所於腊葉館重啟之際,也重新打造這兩座紀念碑。

由佛里神父發現的新種植物約700種,以佛氏、傅氏為名,如佛氏通泉草(Mazus fauriei)、傅氏鳳尾蕨(Pteris fauriei)、傅氏唐松草(Thalictrum urbaini)、傅氏三叉蕨(Tectaria fauriei)、大花傅氏唐松草(Thalictrum urbaini)、傅氏擬鱗毛蕨(Dryopsis x fauriei),都是以他命名。農委會林試所存放的標本中,即有48份來自他的採集,其中25份為模式標本。

早田文藏發表的台灣植物種類,根據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大場秀章新書,光以新紀錄及新種即達1700種,也有學者估算台灣植物約1/4由其命名發表,如民眾熟悉的台灣冷杉(Abies kawakamii、台灣五葉松(Pinus morrisonicola)、台灣二葉松(Pinus taiwanensis)、巒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台灣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玉山金絲桃(Hypericum nagasawae)、玉山假沙梨(Photinia niitakayamensis)等;直接以早田命名,如早田氏山毛櫸(台灣水青岡,Fagus hayatae)、早田氏草莓 (Fragaria hayatai)、早田氏鼠尾草(Salvia hayatana)、早田氏冬青(Ilex hayataiana)、早田氏菝契(Smilax hayatae)等。


玉山金絲桃。圖片來源:農委會林試所

佛里:翻山越嶺尋覓植物芳蹤 身後以碑常伴台灣

「今天如果他還在台灣,早就領到身分證了,這座雕像是無形的身分證。」參與佛里銅像揭幕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洪山川說,佛里神父在日本40年,屬於日本主教管轄,但雕像在台灣屬於他管轄,隆重的歡迎他留在台灣。

1913年身體日漸衰弱的法國神父佛里第二次來台採集植物,雖然他滿腹雄心,要為歐洲學者帶回台灣採集的植物,卻因病功虧一簣,他最後一次的採集地點是花蓮港,並且採集了黃花石斛,後經早田文藏發表為新種(Dendrobium pere-fauriei Hayata),最後疑似染病,1915年7月5日病逝台北,結束他40年日本宣教生涯,以及嘆為觀止的植物採集人生;享年68歲(1847年-1915年)。

佛里既是羅馬教皇派遣公教宣教師,也是巴黎自然史博物館通信員,並獲頒學術官員級勳章;林試所新書即寫著「(佛里)一生從來沒有發表論文,寫過任何植物相關的文章,但他是一位觀察力敏銳,勤勞跋涉的著名採集家」。

以植物採集者形容佛里神父,無法道盡他在植物研究的貢獻,也無法解釋清楚何以這麼多植物物種以他命名來紀念他。林試所植物園組長董景生即認為佛里神父一定十分喜愛植物,更重要的是,他以宣教師的身分得以深入一般人無法進入的地區,他一邊採集植物,也將植物賣給研究人員,以此籌措宣教的經費。這個身分看似讓他走入一般人無從進入的地區,其實這過程也承擔相當高的危險。

由於他在植物採集上的貢獻,使得東京帝國大學植物學教授早田文藏,發起募款籌措佛里紀念銅像經費。1917年底在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林業試驗場一角豎起半身銅像,基座以花岡石做成銅像四周有棕櫚樹不時發出細細的聲響陪伴。

董景生解釋,紀念碑是原址重現,位置是依據當時的地圖確認。當時的銅像是委請一代鑄造大師渡邊長男打造。由於銅像是民間自行籌募,早於腊葉館建造之前,又由於當時地圖未能清楚標示周遭環境,讓林試所花了不少時間確認。

遠道參與揭幕式的佛里家族代表Regis Teyssonneyre是佛里其姐的曾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法國人已經忘記佛里神父,沒想到台灣人還能紀念他,而這座雕像更保存了人們對他的記憶。

現住佛里故居的Regis Teyssonneyre提及,為了來台灣他做了些研究,也在房子裡找到厚厚一疊佛里神父手稿,是40年來持續寫回家的信件,信中不斷地提及日本、台灣的事,對於台灣、日本的情感溢於言表,並藉由信件如實保存下來。

「他不僅是一個宣教者,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甚至以植物研究者的身分開啟台灣植物研究的大門。希望人們能記住他不但是位神父,還有在植物學上的卓越表現。」外方修道會杜晉善神父說。

不過,台灣社會對於佛里神父的成就相當陌生。與會的台大名譽教授謝長富表示,數位典藏計畫在來得及了解佛里之前就結束了,以至於未能持續收藏他的標本,實為遺珠。

原銅像由名雕塑家渡邊長男製作,明治時代有「人間國寶」的尊稱。此次重建的紀念碑,完全依據原碑重新打造。新揭的紀念碑背面,記述佛里其人其事以及紀念碑由來,看著年份記載著1917年完成,渡邊長男之孫渡邊功忍不住感嘆,整整一百年了!

渡邊功表示,之前並不知道這座雕像的存在,更不知這座雕像的意義。日本社會或許不認識佛里神父,也不知道他的祖父曾鑄造這座雕像,「現在這尊雕像重新展現在人們眼前,不但標記著台灣植物研究史,也是人們記住渡邊長男最好的方式!」他希望台灣民眾到植物園走走時,順道看看銅像;更期待中日之間維持友好交流,增進情感。


佛里神父外曾孫Regis Teyssonneyre和他的兒子,遠道來台參加揭幕式。攝影:廖靜蕙


渡邊長男家族代表與佛里紀念銅像合影。攝影:廖靜蕙


2013年赴日本洽談佛里銅像重塑事宜,圖中為渡邊家族倉庫的石膏原型。圖片來源:農委會林試所

發表台灣1/4植物 發揮早田文藏精神持續植物研究  

就在佛里紀念雕像揭幕17年後的冬日(1934年1月13日),早田文藏病逝東京家宅,享年60歲。兩年後(1936年1月13日),早田文藏紀念碑也在腊葉館前水池邊的「胚株半島」揭幕。整個腊葉館前甚至是為了紀念他而進行景觀設計,以種子的形狀設計的水池,很可能是為了紀念他的成就。

早田文藏外孫、札幌醫科大學名譽教授秋山盛雄說,他們無緣見過外公,2013年曾為了重啟腊葉館及紀念碑來過台灣洽談,並參觀標本館,看到他的祖先所採集的標本收藏在館裡,以及台灣對於早田文物的珍惜又驚又喜。「明明是台灣人,卻對於日本來的學者如此重視、保存其文物!」對台灣表示深深的謝意。

董景生也透漏,早田文藏的孫女谷口直子前次拜訪台北植物園,短短幾公尺沿路都是以他的外公命名的植物,令她感動良久,也理解早田文藏終生研究的重要性。

在重啟腊葉館之際,林試所委請長期研究早田文藏的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大場秀章著書。他提及早田文藏身為植物學家,在分類學上有一套劃時代的做法,也有虔誠的佛教思想,卻與來自不同國家、文化、信仰背景的佛里建立深厚友誼。他認為早田精神,就是捐棄成見、強調跨域研究的科學精神 ,至今仍值得人們效法。


早田文藏紀念碑原貌。圖片來源:台北植物園


早田文藏家族。左起外孫秋山盛雄、外孫女谷口正子、外孫女婿谷口直之。攝影:廖靜蕙

台北植物園腊葉館大事紀

  • 1896年 民政局殖產部於小南門外設置苗圃(台北植物園前身)
  • 1903年 川上瀧彌、早田文藏陸續來台
  • 1904年 開始「台灣植物調查事業」(至1923年止)
  • 1904年 殖產局創設標本室(1905年12月火災焚毀多數標本)
  • 1906年 松村任三、早田文藏合著「台灣植物總覽」
  • 1908年 佐佐木舜一、金平亮三陸續來台
  • 1911年 創立殖產局林業試驗場
  • 1911-1921年 早田文藏出版「台灣植物圖譜」共10卷,記載台灣植物3,647種(含亞變種)
  • 1917年 金平亮三發表「台灣樹木誌」,並於1936年發行增補版
  • 1917年 佛里紀念碑揭幕
  • 1921年 台北苗圃改稱台北植物園、中央研究所林業部成立
  • 1924年 林業部腊葉館成立,金平承接川上等人調查台灣植物成果,提供日籍植物學者在台從事分類研究場域及保存標本
  • 1925-1932年 山本由松發表「續台灣植物圖譜」共5卷
  • 1928年 佐佐木舜一編著「台灣植物名彙」,記錄台灣植物3,582種(含亞變種)
  • 1930年 佐佐木舜一任腊葉館主任,出版「林業部腊葉館目錄」,館藏約30,000號,近6,000種植物
  • 1936年 早田文藏紀念碑揭幕
  • 1936年 正宗嚴敬編纂「最新台灣植物總目錄」,收錄台灣植物達5,245種(含亞變種)
  • 1939年 中央研究所改組,台灣總督府林業試驗所成立
  • 1945年 台灣省林業試驗所成立
  • 2000年 標本遷移至森林研究大樓,設立植物標本館
  • 2017年 腊葉館及佛里、早田紀念碑修復開幕
(資料來源:農委會林試所提供)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