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台北植物園內、全台最古老也是典藏最豐富的植物標本館「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腊葉館」,即日起進行修建工程。這座停駐不少重要植物學者足跡的建築物,保存了台灣植物史上重要資產。其中,以「Taiwania」命名、屹立國際不搖的單屬種台灣杉模式標本,不但是鎮館之寶,更是台灣植物研究之寶。
從苗圃到植物園 奠基台灣植物研究
1911年12月,時任林業試驗場主任金平亮三,眼見民眾因受「鴨池」(今之荷花池)中的布袋蓮吸引前來賞玩,有感而發,以《誤植的樹木》為題受訪,談到「台北苗圃將外來的觀賞植物作為栽培重點是錯誤的,應以栽培本土植物為特色才是未來應走的方向。
十年後(1921年1月22日)[1]「台北植物園」於焉而生。直至今日,台北植物園為台灣保留重要的科學資產。
腊葉館(國際植物標本館編碼:TAIF)至今仍是台灣典藏量最豐富的植物標本館,館藏超過48萬份,並以植物臘葉標本(乾燥標本)為主;不但反映了植物研究歷史與進程,記錄了台灣環境變遷,百餘年前的歷史典藏標本近30,000餘份,植物命名發表文獻所引證之模式標本[2]1,900餘份。
3萬餘份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標本,充滿許多本土自然史故事,是價值連城的國寶,許多已消失在原生地的植物標本記錄,只能憑藉標本憶往。例如「細蕊紅樹」這種紅樹林植物,標本館典藏著1911年在高雄港及前鎮採集到的標本,隨著環境變遷,這種植物已在台灣滅絕;而日人牧野富太郎(T. Makino)採自台北的五角金魚藻標本,是館藏採自台灣地區最古老標本,但現今台北盆地已不見這種水草的蹤跡。
另外,以台灣為屬名,由早田文藏[3]命名的台灣杉模式標本,更是鎮所之寶。
腊葉館中的翠玉白菜:台灣杉模式標本
早田文藏是全世界第一個使用「Taiwania」為物種屬名及命名的學者,科學家透過這個屬名認識台灣;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更是已知的單屬種。
林試所保留的這些模式標本,記錄了年代為1906年、採集人員是佐佐木舜一,由「殖產局」收藏等資訊,以及不同年代管理者以特有的方式加註,留下時代更迭的痕跡。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助理研究員陳建帆表示,早田文藏發表了很多台灣植物學上重要的學術文獻,當時大多數採集疑似新種的資料,也會帶給他比對;光是在台灣,就發表了上千種植物命名,其中台灣杉更是植物學的重大發現。
「各地博物館莫不以擁有這種科學資產為傲。」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指出,亞熱帶找到針葉樹新屬,在分類學上是非常令人振奮的事情。台灣杉因此以台灣為屬名屹立全球;對研究人員而言,就如故宮的翠玉白菜般成為重要的館藏。
除了台灣留存之外,日本東京標本館(TI)也保留一部分台灣杉模標。董景生說,植物園是植物知識傳播的地方,除了教育也涉及保種議題;標本館更是林業科學的基礎核心,因為這些物種的收集保留,成為開創農林產業的契機。
目前館內近八成館藏標本已完成數位化,除了館藏紀錄與標本影像外,並包括564片日據時期林業研究記錄影像之玻璃底片,以及所有模式標本的原始發表文獻。民眾可連結網址線上查閱。
林試所表示,考量植物標本安全與典藏環境控制,目前植物標本館僅供分類研究人員使用。「腊葉館」修復後,將朝展示林業試驗所標本館史、重要收藏與植物研究史料,提供熱愛自然探索的民眾參與機會,全館預計明年能正式開放。
1921年,台北苗圃正式改稱台北植物園,是邁向學術研究與教育功能的轉捩點。在漫漫轉型路中,近百年來多位國內外學者的耕耘投入,一點一滴形塑台北植物園的使命。
園內保有國內唯一一座專為設置腊葉標本所興建之建築,1924年落成至今近百年,見證台灣植物學研究的歷史,也是由殖產局苗圃轉型為植物園的重要里程碑。
2008年11月4日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古蹟,去(2015)年11月18日將「臘」葉館改正為有風乾之意的「腊」葉館,以便符合建築物為「植物標本」存在的正確名稱。
為了回歸腊葉館原來目的,植物園啟動恢復舊觀的工程,預計年底完工,屆時民眾可至腊葉館參觀植物標本展示,參加環境教育課程,不忘見證腊葉館百年風華。
資料來源:〈台北植物園歡度120歲 與土地連結推24節氣植物〉
※註釋:
[1]參考《台北植物園與清代欽差行台的新透視》李瑞宗著,南天書局出版。
[2]模式標本是植物定名的依據,想準確、精確的了解一個植物,必須考察模式標本。
進一步說明,請參考:〈什麼是模式標本?〉
[3]早田文藏初次至台灣採集是在1900年7-9月,從此即與台灣有著切不斷的因緣。1905年開始擔任台灣總督府囑託,多次來台採集,負責鑑定植物並命名,出版《台灣植物總覽 (台灣植物誌提要) Enumeratio Plantarum Formosanarum》、《台灣高地帶(山地)植物誌Flora Montana Formosae》、《台灣植物誌資料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Formosa》、《台灣植物圖譜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10卷,發表台灣新種植物達1,200多種,可說畢生的心血全部貢獻在台灣。(出處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