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學苑:《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綠色學苑:《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

2007年04月01日
作者:溫于璇、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A Sand County almanac諦聽人與大地的對話

在十一月的玉米田裡製造音樂的風是匆忙的。

雁群從低垂的雲朵間出現,

隨風上下移動,聚集又分開。

當雁群在遠方天空變模糊時,

我聽到最後的嗚叫,那是夏天的熄燈號。

現在,在浮木後面是溫暖的,

因為風已隨雁群遠去,

而我也願意隨雁群遠去─但願我是那風。

                              --選錄自李奧帕德的《沙郡年記》

在閱讀完上述的文字摘錄時,以為這《沙郡年記》會是描繪自然景象的文學書籍,實際上也就像它的中譯本導讀所述:「這是一本很難加以簡單歸類的書,因它橫跨了生態、哲學、文學、歷史等範疇,既是美文,也是經典,如此嚴肅卻又那樣清淡流暢。」介紹到此,免不了令人好奇,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經典作品?

《沙郡年記》分為4部分,第一部分以「沙郡歲月」帶出一年12個月份的四季素描;接著則以「地景的特質」勾勒出奧祕的自然美景;第三個部分「鄉野的情趣」,敘述作者生涯中幾個不同地方的經驗插曲,告誡著自然資源保護的意義;最後,「消失的野地」則以哲學性的文章,為土地倫理發聲。

1948年,李奧帕德(Aldo Leopold;或譯為李奧波)完成《沙郡年記》的手稿,不單純寫些花花草草的故事,更可以從一棵枯木的年輪,讀出一個世代的歷史與變化;從一群雁的飛過,道出世界無疆界的事實,大力尊崇「自然」這一本生命之書,提醒著人們要向自然學習。透過李奧帕德對於自然生態長期的觀察與細微的互動,提出了建立土地倫理,重建一套人與土地相處的模式,這個論述與主張也使李奧帕德在近代有了「環境保育之父」的名號;然而從《沙郡年記》完成至今,將近60年的歲月中,和我們共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們,仍舊以極快的速度在滅絕中。野地的減少與消失、都市的發展與擴張,到底讓我們的生命缺少了什麼?

「休息!帶頭的鋸木者大喊,於是我們停下來喘一口氣。」

多久沒停下腳步去看看路邊的小花?又有多久沒聽聽自然的聲音?隨著《沙郡年記》,讓李奧帕德如詩般流暢的文筆,與對自然深刻的體驗,帶領我們重新看待生命,找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李奧帕德的生命在本書完成後一年停止,但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影響,永不停格。

沙郡年記      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

A Sand County almanac. With other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
  

  • 作者: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 
  • 譯者:吳美真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1998年3月1日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

  • 湖濱散記 (亨利.大衛.梭羅/著)
  • 瓦爾登湖畔的沉思 (亨利.大衛.梭羅/著)
  • 寂靜的高緯度 (李銳/著)
  • 沙郡年記之英文版序文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綠色學苑開課囉!本書為第四次聚會分享主題。希望看完這篇書介後,也會讓您愛上這本書,並且來綠色學苑裡分享您的感動與想法囉~~

有關綠色學苑的詳細活動訊息與報名方式,請見http://e-info.org.tw/node/1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