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70年 台大密克羅尼西亞407份模式標本現身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塵封70年 台大密克羅尼西亞407份模式標本現身

被遺忘的植物密碼: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植物標本(上)

2018年08月01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報導

二戰後,在台日本人戰敗遣返,帶不走而遺留在台的學術遺產,則因種種因素被遺忘,但卻未因時間而削減其意義。其中,塵封於台大植物標本館、來自密克羅尼西亞的植物標本,幾年前透過台大生演所教授胡哲明師生清點完成,不但有助於拼湊過去當地的植物面貌,也使台大植標館成為全球研究密島植物的學者朝聖之地。

20世紀初,日本為了拓展帝國版圖,攻佔太平洋群島之後,進行一連串調查,包括各種先驅性的植物採集、探索。他們以台灣為基地進擊,也因此許多重要的模式標本沒能於戰後帶回日本,就留在當時的台北帝國大學(今之台灣大學)。

除了台灣本土的植物標本,來自庫頁島(日本人稱為北樺太)、海南島、南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合稱日方留在台大的植物研究三大遺產,這使得台大成為植物模式標本收藏重鎮。

台大收藏的日治時期南洋群島地圖。攝影:廖靜蕙
台大收藏的日治時期南洋群島地圖。攝影:廖靜蕙

日治時期以台灣為基地南進

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與美拉尼西亞、波里尼西亞是南太平洋三大島群。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在19世紀末由德國人佔領,一戰由日本人攻佔,二戰後轉手美國託管,直到近代才成為獨立國家。台大最主要的收藏來自密克羅尼西亞,其他地方幾乎沒有。

1920年代,日本從德國手中取得密克羅尼西亞,日本從此有機會在此發展,並對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展開系統性的資源調查。

台灣是當時日本南進政策的重要據點,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現林業試驗所)及台北帝國大學(現台灣大學),都參與南洋地區資源調查工作。在此背景下,逐漸累積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採集的標本。

其中一個活躍的植物學家就是金平亮三。他在台灣最廣為人知的事蹟是擔任林業試驗所首任首長,其實他在印尼的茂物植物標本館也當了八年的館長,之後才回到九州大學當教授直到去世。

九州大學教授三島美佐子是研究金平亮三的學者,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胡哲明曾為此連絡該學者。三島以為金平的成就建立在東南亞的研究、是大洋洲研究的重要學者,因為金平在九州大學時代很多後續的研究都以東南亞為主。之後才知道金平對台灣也有重要的貢獻。

金平亮三曾多次在密克羅尼西亞調查,1930年代的植物標本以他採集的為主,共379份存於台大。

確立TAI在密島研究地位

半世紀以來,這些塵封在記憶中的收藏,並沒有因為時間流逝而減損其地位,反而因全球化帶來地方特色的巨變,凸顯其歷史記錄的重要性。

胡哲明同時是台大植物標本館(TAI)館長。雖然歷代館長都知道有這三大特殊收藏標本,但70年來從未有機會好好整理。一直到五年前,他「狠下心來」、不斷說服碩班學生鄭怡如,進行這項調查研究,終於在學生同意下,打開塵封半世紀以上、來自密克羅尼西亞的植物標本,為它們建立資料庫,並作了初步的分析,發表在其碩士論文上。

結果顯示,台大植標館密克羅尼西亞標本館藏,共計4771筆,其中407份為模式標本;植物種類達145科,573屬,1087種,來自帛琉(Palau)的標本數量最多,以科別比較,茜草科植物最多。這些資料顯示,台大植標館是全球已知研究密克羅尼西亞最重要的典藏資料庫。

什麼原因讓他狠下心也要完成這件事?他說,雖知道有這些東西,但到底內容是什麼,一直是個謎,感覺像個黑箱子。

雖然過去就知道台大有三大典藏:密克羅尼西亞、北樺太(庫頁島)以及海南島,選擇優先進行大洋洲的清查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台大約有一千多份模式標本,其中兩百份來自密克羅尼西亞,其他大多為台灣本地的模式標本,偶爾穿插其他國家植標館提供的副份。


台大植標館長胡哲明教授與學生爬梳這批密克羅尼西亞標本由來。攝影:廖靜蕙

407份模標訴說密克羅尼西亞植物相

胡哲明說,模式標本的典藏是一座植標館的靈魂,以及重要性的指標。模式標本是一個物種分類命名的依據,每個學名都有一份命名的模式標本,是分類學上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任何物種分類都需以模式標本為比對對象,才有助於了解物種的型態差異和分類問題。

兩百份是令人驚訝的數據,是台灣之外收藏最多的區域,這是啟動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典藏清點的關鍵。鄭怡如論文調查期間,又發現新增179筆密克羅尼西亞的模式標本,由此確認總共407份。

整理這批典藏的意義何在?胡哲明舉例說明,曾有美國研究大洋洲的研究團隊,為了瞭解密克羅尼西亞過去的植物相,特地到日本找資料未果,讓他們以為在戰爭中遺失了。胡哲明得知後,告訴他們台大的這批資料,令他們重燃希望。

「這些歷史性的資料對於一些島嶼有特別的影響,當一個地方的植被都破壞光了,若沒有這些歷史紀錄,就無從得知過去的樣貌。」胡哲明說,即便現在的名錄雖與當時有些出入,仍是一項有意義的歷史觀察,對於當地植物相更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在植物分類上的價值就更不用說了。

誠如鄭怡如在摘要所提:這是一段被遺忘的植物採集調查史。而這項歷史標本的檢視,填補了這個空白。

現在全世界研究密克羅尼西亞植物的人,總算知道該到哪裡查資料了!不過這些植物標本,限於經費尚未數位化,研究人員仍需親自走一趟才能知道端倪。(系列報導,續接下篇


金平亮三於密克羅尼西亞採集的模式標本,收藏於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植物標本館。圖片來源: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版權聲明

台大典藏密克羅尼西亞標本清查結果(摘要):
帛琉(Palau)物種數602種,標本數1644份
波納佩(Pohnpei)307種,標本數1054份
馬里亞納(Mariana)288種,標本數777份
科斯雷(Kosrae)216種,標本數484份
楚克(Chuuk)189種,標本數463份
雅浦(Yap)198種,標本數340份
標本中前五大植物採集科別為:
茜草科(Rubiaceae)
蘭科(Orchidaceae)
禾本科(Gramineae)
豆科(Leguminosae)
莎草科(Cyperaceae)
資料來源:台北帝大時期太平洋島嶼的植物資源調查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