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交易起步走】系列1
真正的綠電交易來了!不同於之前經濟部推出每度1.06 元附加費率的綠電認購,屬於台灣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於2017年5月正式發出。綠電廠每發出1000度綠電,就可以得到一張憑證,以電證合一的方式到綠電市場交易,由出價高的買家取得。
T-REC有「綠電身分證」之稱。購買有憑證的綠電,除了展現企業社會責任、並用於溫室氣體盤查外,由於T-REC已經獲得100%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碳揭露專案(CDP)評比等承認,在國際上也有助於爭取綠色供應鏈的訂單。
不過,台灣再生能源憑証在2017年度卻僅五筆、共83張的交易量,被批「交易冷清」。直到2018年9月憑證交易破千張,12月底達到2013張,才見到綠電交易起步的身影。從試水溫到集團團購綠電,台灣邁向綠電交易之路的現況與困境在哪?
突破初期障礙 苦於供不應求
對「交易冷清」之說,認證單位標檢局的承辦組長黃志文澄清,這是因為上路初期大家還不知道怎麼參與。
由於國內綠電大都依循再生能源保證收購制度(躉購、FIT)被台電收購,依規定這類綠電無法申請憑證,導致市場可供交易的綠電非常少,大多來自自發自用的案場。舉例來說,2017年綠電交易就是來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工研院六甲院區」,這些單位不需要憑證,也不參與躉購,才將憑證拿到市場交易。(點此參閱:躉購與綠電憑證的單選題)
黃志文說,一開始大家不知道怎麼買賣,在幾個案例建立後,其他單位跟進,賣家自然增加,市場才開始活絡。
2018年底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共發出了4萬多張,但交易量還是偏低,總交易僅2013張。黃志文解釋,這是另一個問題──供不應求。
黃志文以台積電、聯電、日月光、台灣大哥大和中華電信為例,這些公司本身非常需要綠電憑證,它們旗下案場得到的綠電憑証後不會售出,交易量自然低落。
預購、團購 買憑證要用搶的 價格小幅上揚
企業真的會為了符合國際市場要求而購買憑證嗎?黃志文表示,現階段企業買綠電的好處,一是用在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二是用於溫室氣體盤查。以台灣的買家分析,首批憑證買家是台新銀行、國泰人壽,近期則出現集團式收購、甚至預購的情況。
例如,遠東集團已和工研院六甲院區簽合約,先預購一整年的綠電。每個月新發出的綠電憑證會由憑證中心自動分派至集團旗下九家公司。
綠電供不應求,價格理應高漲。不過,除了台中航空站、澎湖科大採招標機制的案場,目前憑證交易沒有公開競價機制,價格也不公開。標檢局曾在憑證交易剛實施時,給出每度1~2.2元的建議價。黃志文透露,目前價格維持在此區間,並呈上升趨勢。
追蹤管制獲國際承認 量能不足是隱憂
對於台灣一年多以來,綠電憑證建置、運作、到交易的情況,北美資源解決方案中心(Center for Resource Solutions,CRS)國際計畫主管庫克(Orrin Cook)表示稱許。他認為,T-REC在建置的過程中參考德國、日本、美國等地不同憑證系統的經驗,從中找尋最好的策略。從台灣再生能源憑證獲得國際CDP的認可,也足以說明T-REC的表現。
不過,他也指出,台灣憑證與綠電交易的挑戰在市場不夠大。但是,政府態度積極,他預期市場會逐漸茁壯。
對於憑證供給量不足的瓶頸,標檢局已經將102公頃的嘉義鹽灘地二個案場的太陽光電列為首要關注標的。這二處光電廠(韋能能源與天泰能源)預計2019年完工,初步估算每年總發電量超過上億度,等於是每年超過10萬張綠電憑證。由於光電廠本身不需要保留憑證,這10萬張憑證以及綠電都會進入市場交易。
「這才是綠電交易真正的開始」,黃志文說。(系列報導,繼續閱讀下篇)
※ 註:韋能能源為公司集團名稱,嘉義縣鹽灘地的案場名為「台灣艾貴義竹發電廠」,艾貴與速力均為韋能能源的子公司。該案場得標時公司名稱為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