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間大公司的股東,每年分到的股利讓你衣食無缺。但有些人沒跟你們這些股東商量,就決定把公司轉手或關掉,讓你享受的好處頓時成空,你會不會急得跳腳,想跟這些人拼命?
其實這種事情時常上演,出現在你我生活,而且我們都是這間公司的股東,這間公司叫做濕地。
「濕地公司」有哪些營業項目?
根據拉姆薩公約2018年發表報告《全球濕地展望》(Global Wetland Outlook),目前世界濕地總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大約330個台灣那麼大。如果以公司來比喻,它的營業項目幾乎涵蓋大眾生活的所有面向。
這間跨國公司裡面有水資源部門,每年供給42,000立方公里的淡水,其中3,900立方公里的水給農業、工業和民生使用。
它同時設有漁業部門,業務範圍包括內陸漁業、養殖漁業、沿岸漁業,其中內陸和養殖漁業的業績年年上升。內陸漁業1950年全世界漁獲200萬噸,到2012年增加至1,160萬噸,這些漁獲有95%來自發展中國家,是當地重要的營養來源。養殖漁業漁獲1950年為100萬噸,2008年成長到5,200萬噸,占全球漁業的45.7%。
「濕地公司」也設有防災工程部門,能夠減少暴風雨和淹水帶給人類的威脅。例如美國麻州查爾斯河3,800公頃的濕地,減少當地水災衝擊所帶來的效益每年約1,700萬美元。濕地也能固碳減緩氣候變遷,其中泥炭地僅占全世界面積的3%,卻是全世界儲碳最多的地方,其儲存數量約是大氣中碳含量的75%。
它也有旅遊部門,各種類型濕地讓人們休閒娛樂,並為當地帶來豐厚收入。例如2002年的研究估計潛水活動每年為夏威夷帶來5,000萬至6,000萬美元的收入;2016年研究估計澳洲大堡礁每年觀光收入約52億澳幣。「濕地公司」的業務不只這些,還包括水循環、氮循環、磷循環;提供「住宅」給許多生物居住,也蘊育世界多樣的文化。
「濕地公司」營收要怎麼計算?
如果我們是一家公司的股東,都會關注他們的財報了解其營運狀況,是否能為我們帶來收益。那濕地為人類生活帶來的各種服務,是否也能用金額的方式呈現這些服務的價值?例如維護濕地的生態功能,要如何計算對我們好處值多少?
如果要計算維護濕地生態功能的價值,可以用市場價值評估法。所謂市場價值評估法,就是當我們知道一個生態服務對既有商業活動有影響,並且能夠精確知道影響程度,就能以商業活動回推該生態服務的價值。
例如當我們知道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可以讓當地漁獲增加,並且能夠計算漁貨增加的數量;那我們就可以將漁貨增加的數量,乘上漁貨在市場上的價格,藉此估算維護濕地生態功能的效益。
但如果要計算的服務沒有相對應商業活動,則可以用非市場價值評估法,例如旅行成本法、特徵價格法、直接評估法等等。
誰在計算「濕地公司」營收?
其實將自然生態服務換算成貨幣金額可以回溯至1960年代。但直到生態經濟學家Robert Costanza等人於1997年在《Nature》發表研究,這類方法才漸漸為人所知。他們研究指出全球生態服務所帶來的價值估計約16兆至54兆美元。
在此之後,有越來越多相關的文章和研究報告陸續發表。這些研究者在不同時期,各自參考不同的文獻資料、運用不同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涵蓋各種生態系統和地理環境。
時間來到2007年,聯合國進行生態系統暨生物多樣性經濟倡議計畫(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以下簡稱TEEB),並於2010年和2011年發表研究結果。該計畫同時發展出生態服務價值資料庫(Ecosystem Service Value Database,以下簡稱ESVD資料庫),裡頭記錄多種生態價值研究的資料。
Rudolf de Groot等人為更了解包括濕地在內各種自然生態系,帶給人類的服務有多少價值,於是集結荷蘭、美國、肯亞、英國、澳洲、比利時和以色列等國的學者,匯集全世界320篇相關研究報告,並將其研究結果刊登於2012年《Ecosystem Services》期刊。
他們是如何研究的?
Rudolf de Groot等人選定海洋、珊瑚礁、海岸、海岸濕地、內陸濕地、湖泊、熱帶雨林、溫帶林、林地和草原共10種生態系。而生態系的服務種類是依據TEEB報告分類,包含提供資源、調節、棲地和文化共四大類,以下再細分共22個子分類,這22種服務底下又再細分超過90種細項。例如提供資源這一大類底下包括食物這個子分類,食物這個子分類底下又包括魚類、肉類等。
然後再將320篇研究報告資料一一納入ESVD資料庫中,共有1,350筆生態價值估算結果。ESVD資料庫不是只有收錄生態價值估算結果,還包括估算研究過程的各種資料,包括研究所採用的評估方法、評估所使用的貨幣單位、折現率、研究地點描述等等,還有其他計算過程備註。
ESVD資料庫的生態服務價值是由非常多評估方法計算出來,部分研究以不同年份的當地貨幣做為最初估算單位。為讓資料庫內的資料能互相比較和加總,因此需以各國的平均物價指數(GDP deflator)將研究結果轉換成2007年的當地貨幣,然後再用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把2007年當地貨幣轉換成2007年的國際元。
計算出來的「濕地公司」營收有多少?
該資料庫內容有25%是關於內陸濕地、21%是海岸濕地(特別是紅樹林)、14%是珊瑚礁。資料庫地區分布亞洲28%,非洲26%,歐洲12%,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12%,北美洲12%,大洋洲8%。
研究結果是以各種生態系服務每年每公頃帶來的貨幣價值呈現,貨幣單位為2007年國際元,其中珊瑚礁生態系約為35萬國際元,海岸生態系(包括海灘)約2.9萬國際元,海岸生態濕地約19萬國際元,內陸濕地 約2.5萬國際元,河流和湖泊等淡水生態系約4,300國際元 [註1]。
Rudolf de Groot等人在期刊中特別強調,因為缺少文獻資料和標準化程序可以遵循,資料庫中1,350個生態價值研究結果,只有665個有充足的資訊可以轉換成共同貨幣一起統計,另外超過一半生態服務無法納入計算。因此在這裡呈現「濕地公司」的生態價值是被低估的。
「濕地公司」營收計算方式準不準確?
在這1,350筆生態價值評估的結果,即使同一個生態系估算出來整體價值差異很大。原因包括研究範圍不同,研究地點其生態條件和社會經濟背景也大不相同。評估價值的研究方法不一樣,也造成結果上的差異。此外同一個生態系中的各個服務會相互影響,很難獨立計算單一服務時排除其他服務帶來的貢獻,所以各服務加總時可能有重複計算的問題。
而這320篇研究期刊和報告也有可能產生選擇上的偏誤。像是與生態價值低的地方相比,研究者更容易選擇生態價值高的地方來研究。相較沒有明確結果的研究,統計結果顯著的研究報告更容易在期刊上發表。另外研究報告一開始在選擇的研究方法,就會影響最終價值的估算結果。
估算「濕地公司」營收有甚麼意義?
其實將濕地等自然生態的功能和服務,轉換成貨幣價格,招來不少質疑和批評。有些人認為自然生態無可替代,怎麼能夠換算成金錢;另一派人則是質疑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Rudolf de Groot等人在期刊中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在日常選擇時,已經有意無意地為濕地、森林和種種自然生態定價。通常這些定價價格非常低,甚至趨近於零。完全沒有考量這些生態系豐富的服務與貢獻,反映在我們選擇中。於是我們把自然生態簡化各種單一功能的設施,完全沒有考慮這些選擇背後,需承擔豐富生態消失的代價。
大多數自然生態的價值無法用市場價值計算,只能用其他非市場評估方法衡量。即使如此,還是遠遠低估生態消失所付出的代價、復育的成本,這代表我們生活中享受的各種便利和好處,是從弱勢者和未來世代拿來的。
Rudolf de Groot等人認為,將生態系統服務估價,並不是要為它們定價,或是將其視為商品在市場上面買賣。生態系統服務是屬於所有人的,不能也不應該被這樣私有化拿來交易。
把生態系統服務用貨幣方式表現,是要呈現它對人類社會的益處,這些益處會因為破壞而消失,因保育而留存。用貨幣價格表示是必要的溝通工具,能夠有說服力地傳達訊息,讓土地利用或資源利用時,能權衡考量出更好的決策。
當那麼多研究學者用各種方式估算「濕地公司」價值,試圖證明它並非一片荒蕪的賠錢貨,但「濕地公司」這老牌企業卻隨著時間漸漸崩解,究竟發生甚麼事情?請繼續鎖定【歡迎光臨濕地有限公司】系列專欄。
[註1] 1單位2007年國際元的購買力,等同於1美元在2007年美國的購買力。因此可以把內文研究數據,想像成以2007年的美金計價
參考資料
- Ramsar Convention Secretariat. (2018). The Global Wetland Outlook.
- De Groot, R.S., Brander‚ L., van der Ploeg‚ S., Costanza‚ R., Bernard‚ F., et al. (2012). Global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ecosystems and their services in monetary units. Ecosystem Services, 1(1), 50–61.
- 吳珮瑛 (2005),生物多樣性資源價值的評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