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護農地」之名就地輔導 蘇揆違章工廠新策 挨轟放任污染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以「保護農地」之名就地輔導 蘇揆違章工廠新策 挨轟放任污染

2019年03月12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農地長工廠是台灣農地多年的傷痕,有人將之歸因為1972年的「客廳即工廠」政策,讓工廠毫無計畫到處長。2010年,《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開放2008年3月14日前已經存在的低污染工廠辦理「臨時工廠登記」(簡稱臨登),是謂首波的「止血」。但無奈工廠繼續長,擴增到14000多公頃。

今年,政府將再度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展開第二波「止血」,這次將時間壓在蔡政府上台,也就是2016年5月20日,520之後的農地工廠不准新增,520之前已經存在農地上的低污染工廠則允許繼續存在。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明修法三原則,一是不准新設農地工廠(指2016年5月20日後);既有工廠不得污染、不得危及公安。二是優先輔導臨登的7400多家工廠。三是長期群聚、沒有污染與公安危疑的工廠「就地」輔導,安心拚經濟。他表態,「政府也不會再浪費1萬4000多公頃的農地來安置這幾萬家工廠。」

蘇貞昌2019.2.19於立法院說明農地工廠修法三大方向。截圖自蘇貞昌臉書。
蘇貞昌2019.2.19於立法院說明農地工廠修法三大方向。截圖自蘇貞昌臉書。

將工廠移往工業去是浪費農地嗎?行政院經濟農業處參議呂貞慧日前在環團的抗議場合補充說明,再新闢工業區去安置農地工廠,反而會再破壞農地。經濟部也說明,這項政策的出發點是保護農地。

不過,這項「保護農地」的政策,卻讓關心農地政策、糧食安全的環團齊聲重批──農工混雜、污染將繼續危及農地。

2016年520後工廠持續新增,農地工廠拆除與管理受到環團質疑。攝影:陳文姿

主婦聯盟: 工廠不遷走  糧食安全失守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指出,農地工廠除了讓農地破碎化,更重要的就是農地污染。你怎麼跟小孩解釋,農地上一棟棟的是工廠,又如何解釋我們吃到的東西是安全的、無毒的呢?

他以農地工廠密集區,以及鄰近地區一個個被環保署列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的農地指出,「這就是農地污染的事實,這就是農工區位混雜的的結果。」

鹿港特定地區X污染控制場址

違章工廠群聚的地區(橘色)土壤污染控制場址(表示土地已經被污染)(紫色)關係圖。資料來源:中台灣公民行動陣線

環團主張農工分離,政府應該輔導工廠進去工業區。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再三強調,環團「不反對」政府以財務借貸、策略輔導7000多家已經取得臨時工廠搬遷到工業區,或是閒置的工業土地。但新的修法完全沒有提到輔導,政府擺明吃定台灣的農地跟環境,就是不要工廠搬走。

14000多公頃的農地工廠遷到工業區,代表需要將14000多公頃的農地轉成工業區嗎?湯琳翔認為蘇貞昌的說法並不合理。他表示,各縣市本來就有合理的都市擴張以及工廠用地的需求,原本就可能使用到農地,更遑論還有很多蚊子工業區未被使用。

對農地工廠而言,搬遷到工業區最現實是搬遷成本與風險。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郭鴻儀說,確實有些工業區土地太貴,農地工廠沒有資金無法進入。務實地來看,環團不會全然反對密集的農地工廠進行區塊整體規劃,然後收納附近的違章工廠。甚至認為政府應予以輔導或貸款協助遷廠。以這種方式,縱使犧牲一點農地,對農地整體的發展卻是好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14000公頃的農地工廠留在農地上,潛在污染的面積卻不止於此。吳其融引用環保署「內梅羅綜合指標」分析全台農地重金屬超標加上農委會資料,估算農地污染範圍高達2~3萬公頃,這些工廠繼續留在農地上,污染危機就難解決。


 彰化頂番婆與和美地區遭到污染的農地。攝影:陳文姿

「低污」加回饋金  讓工廠留在農地?

對於環團擔心的污染,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科長雲瑞龍澄清,高污染一定會遷廠、輔導轉型;低污染要提出工廠改善計畫、繳交回饋金、改善設備後,申請「特定工廠登記」,才會讓他們留在農地上,違反者還是會予以斷水斷電。

不過,政府和環團對於高低污染的認定方式存在很大差距。郭鴻儀說明,所謂的低污,應該是指污染發生後可以儘快恢復的,例如製麵廠或木材加工廠,他們對農地的危害低。而現行的低污染認定方式,不乏化學製程、金屬加工等,農地一旦被污染,要恢復到可耕種的程度就要耗費巨大的成本與時間,受害的依然是農地。


農地工廠政策關乎糧食安全。資料照片,柯金源拍攝。

呂貞慧再三保證,中高污染這一類的會全部遷到工業區去,高低污染認定方式也一定會再重新檢討。

這些工廠將在農地上留多久?蔡政府以「特定工廠登記」取代舊的「臨時工廠登記」制度,卻沒有設下落日條款,規定多久以內一定要完成合法化。

雲瑞龍解釋,對廠商而言,每年都要繳交回饋金,這就會增加負擔,進而促成他儘早合法化,合法化等同一次繳清;用這種機制去誘導廠商。但郭鴻儀認為,這等於只要每年(或每兩年)繳納回饋金就能一直留在農地上,除非這些工廠爆發污染、工安問題才會被強制遷走或關廠,「這等於是農地上的一顆未爆彈。」

蘇貞昌的新農地工廠政策也與現行政府部門、地方政府的方向大相逕庭。

例如台中市府就曾宣布,農地工廠應配合輔導或搬遷到工業區,限原土地搬遷六個月內恢復農用;當時這項政策被主管土地的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大讚「有guts」、「很勇敢」。新北、台中、高雄等縣市也都有新設工業區以容納農地工廠的計畫,高雄的仁武工業區甚至因此獲得環保署環評委員支持。這項新政策能否獲得主管農地、土地與環境的部會支持?值得進一步關注。

台中市區域計畫之前遭批浮濫劃設工業區,這次提出修正案。圖為神岡區田寮聚落四周,農田與工廠景觀。圖片來源:守護神岡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