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福山植物園,除了賞花、觀葉,還有偶遇山羌、台灣野山羊、藍腹鷴等野生動物,令人心動欣喜外,雨後繽紛的野生蕈菇也不容錯過!隨著鋒面帶來綿綿雨季,加上逐漸上升的氣溫,有如魔法喚醒腐木、枯葉及土壤裡的生機,各種不同樣貌的蕈菇也跟著登場,燦爛熱鬧不容錯過。
![裸傘屬(Gymnopilus sp.)幼蕈。圖片來源:林試所提供](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810169642_5282865b79_b.jpg)
蕈菇是指肉眼可見的大型真菌。構成福山植物園賞菇的條件,來自於年平均氣溫18.5°C,平均雨量4,125毫米,海拔高度介於500~700公尺,終年潮濕及少有人為干擾等環境優勢。依據2000年出版的《福山大型真菌》,在福山森林中,曾紀錄多達275種真菌,稱得上是臺灣低海拔真菌多樣性的自然教室。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福山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俊佑說,福山最適合賞菇的時間是乍暖還寒的春天,只要下雨就有大量的野菇冒出來,夏季和秋季是僅次於春季賞菇的季節。雖然福山潮濕的氣候條件,很適合野菇生長,不過冬天溫度如果在10℃左右或更低溫,便很難覓得芳蹤。
福山植物園趁此「菇季」介紹幾種常見的野菇,裸傘屬(Gymnopilus sp.)趁著春季的尾巴,繼續肆意展開紅色覆鱗的傘面;叢傘膠孔菌(Favolaschia manipularis)在腐木綻出嬌小可愛的叢生菌傘;另一旁的倒木上,革耳屬(Panus sp.)及香菇屬(Lentinus sp.)在陽光跟雨水反覆澆灌下團簇擁出,伸展其具有韌性的身軀;展示區「森櫟奇境」中,則冒出了與其共生的硬皮馬勃屬(Scleroderma sp.),邀請遊客仔細尋找它們的蹤影。
![叢傘膠孔菌](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072968164_3754818faf_b.jpg)
![枯倒木上的革耳屬(Panus sp.)子實體。](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32918249497_ca9e2e2e2b_b.jpg)
![簇擁的香菇屬(Lentinus sp.)。](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072968714_961d588d06_b.jpg)
![硬皮馬勃屬(Scleroderma sp.)。](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32918249017_231ef85d38_b.jpg)
至於哪裡最有機會找到野菇?李俊佑建議掌握幾個要點,首先是不錯過腐木、枯枝落葉且濕潤的地方,這裡很有機會找到野菇,而且大多屬於腐生真菌。另外在殼斗科或松科植物周圍,睜大眼睛仔細尋找,有機會觀察到如紅菇屬、硬皮馬勃屬、鵝膏屬或牛肝菌類,這幾類真菌成員有許多是共生型真菌。
各式野菇精巧細緻,該如何請問芳名?拍對位置很重要!李俊佑提供幾個拍攝建議,首先是拍菇體大小,最好有比例尺或對照物,不要成為無「尺」之徒;其次,盡量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第三,「裙」下風光──蕈菇傘下風情,務必清楚;第四,連生育環境一起拍。另外,若能每個部位近拍或微距拍攝那就更好了!
![木耳屬菇蕈](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813210662_d35f51c6af_b.jpg)
真菌界不僅因觀察到各式美麗的野菇而令人驚奇,它們在大自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輕估。李俊佑說,原來它在大自然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植物克服陸域環境時的重要共生夥伴,更是陸域碳匯的重要來源。這些重要的生態角色及價值,顯示真菌多樣性值得、也應獲得我們更多關注。
野菇雖美,但是許多真菌帶有毒性,林業試驗所提醒遊客,賞菇時秉持「不碰、不採、不吃」三原則,並遵守福山植物園遊客入園管理要點規定,確保自身安全,才能盡情欣賞野菇風情以及大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