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河川日首度移師花蓮  水利署:要把鱉溪公私協力的經驗法制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全國河川日首度移師花蓮  水利署:要把鱉溪公私協力的經驗法制化

2019年10月2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花蓮報導

水利署為推廣溪流保育議題,每年辦理「全國河川日」活動,2019年首次移師花蓮舉行,18日於東華大學創新研究園區舉行論壇與世界咖啡館,19日則在花蓮溪出海口集結盛大市集與溪畔音樂會,由第九河川局帶來在地的花蓮富里鄉鱉溪整治經驗,邀請產、官、學界先進盤點全台各地水環境中公私協力的成果,更首次與民間主導的「NGO水圳論壇」合作,由荒野保護協會、環保聯盟等多個環保團體共同促成,強調水環境治理中公私協力與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全國十個河川局的局處首長都有派人前來參加,相信鱉溪的經驗有助於各地河川整治的未來規劃,「但不能只是仰賴好的官員,未來我們會把公私協力法制化、制度化,讓之後的規劃都需要遵照著個規範與精神去走。」

王藝峰表示,水利署過去著重在防洪,而忽略了河川其他層面的問題,「目前正在大甲溪擬定全國第一份的河川環境管理計畫,裡面將會包含生態、水質淨化、污水管理等以前認為是其他部會任務的工作內容,預計年底就能完成,屆時也希望各界能提出不同看法,共同討論與交流。」

2019全國河川日暨ngo水圳論壇大合照

2019全國河川日暨NGO水圳論壇移師花蓮舉行,上百民眾出席共襄盛舉。第九河川局提供

上百位民眾聚焦東部 談論公私協力河川治理 盼恢復河川生命力

今年的河川日論壇主題以河川治理的公私協力、公民參與及恢復河川生命力等三大焦點進行討論,水利署長賴建信雖然人在立法院備詢無法前來,但仍透過視訊向與會人員致意,而三位水利署副署長則全數出席共襄盛舉,副署長鍾朝恭說,行政院目前正在串連各部會推動「向山致敬、向海致敬」,「山、海之間的對話,就必須從河川開始。」

鍾朝恭提到,日本向來以強調防災觀念與施工品質著稱,但日前強颱哈吉貝仍造成66處河川潰堤,此事必然帶給全球水利工程界許多的反思,「人類要如何與環境共存?要提高河堤或還地於河?如何讓河川生命力可以生生不息?」

鍾朝恭說,NGO水圳論壇從2008年開始,過去環保團體與政府部門像是敵人互看不順眼,「他們覺得政府不好好規劃,我們總害怕他們來找碴,但經過了十多年的磨合,我們終於也變成好朋友,他們給了我們很多很好的建議。」他表示,鱉溪的成功不是公私協力的終點,只是一個起點,未來要讓更多河川能透過公私協力的整治,民眾可愛水、親水、用水的目標。

河川整治牽涉到上中下游、諸多部門與不同單位的協力。吉安溪,孫文臨攝

河川整治牽涉到上中下游、諸多部門與不同單位的協力。吉安溪正在進行整治工程,孫文臨攝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也說,河流除了是山海對話的聯繫,更是人類發展、都市健全的元素,「對於河川整治,政府有公部門的限制、民間有環保團體的期待、產業有經濟上的需求、地方有祖先世世代代傳承的智慧。」他希望,從溝通讓大家從山的角度、從海的角度、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河流,「透過對話創造更多更好的想像,可以協調人與自然,未來在這座美麗的寶島可以融成一團。」

公私協力並非新創意,政府多年來反覆強調公民參與的重要性,然而真正成功的案例卻屈指可數,南藝大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曾旭正就說,九河局這個案子的成功,可以帶給其他單位信心,成為一種公部門的文化,「但若只仰賴上位者來做,可能無法長長久久,因此公私協力的制度特別重要。」他說,現在的政府做河川治理是分工分區分段由不同單位負責,可是河川流域卻是整體、息息相關,「在公私協力上會遇到經驗與專業、行政與現實、親水與抗水之間的距離,必須能互相協助就要有效的審議制度。」

曾旭正特別強調會議的重要性,「治理一條河川前,先搭建一個平台,把利害關係人帶進來,而且這個平台要能常態的討論,而非一次性,要讓大家保持聯繫。」他認為事緩則圓,過去公部門會常常是等工程都發包了才來辦說明會,屆時要改也來不及,「應該在初步構想時就提出來討論,我們摸索河川的治理、公私協力也如同河流,會牽涉到上中下游的各方各面,公私協力也是如此。」

右一-水利署副署長鍾朝恭-左一-第九河川局謝明昌局長推動公私協力共同擘畫未來河川藍圖

水利署副署長鍾朝恭(右),第九河川局謝明昌局長(左)。第九河川局提供

公私協力只是工具,目的是讓河川恢復生命力 謝明昌:鱉溪只是一個開始

九河局局長謝明昌表示,自己在今年的一月16日接任局長,一個禮拜後就要辦理一個地方說明會,「當時我在現場感覺顧問公司一直要說服民眾,但地方民眾、NGO甚至是水利署同仁都未必贊同顧問公司的規劃,說明會到底是要說服民眾接受規劃,還是要接納當地的意見?」

這個3000萬工程計劃當時已經核定,但謝明昌決定歸零思考,並經過了兩個多月的籌畫,啟動了大平台討論,方向與原則在大平台凝聚共識,而細部的問題則再成立四個小平台,分別分別由河川局、林務局、農業處、水保局擔任召集人,討論河川工程、水質水量、生態復育、農村再生,把在地的民眾與NGO拉進來,「平台的運作上,資源盤點與資訊共享,資訊的平等非常重要,不是只把報告上傳,更重要的是共學,各自的領域和觀點可以提出來做討論,我們也直接走進部落,跟當地居民討論鱉溪治理計畫線界點的劃設位置。」

謝明昌說,過去政府都是提出規畫,讓地方居民來配合,「但鱉溪整治是由地方居民提供想法,我們來支援他們,起先每一次的討論會有不同的想法,但愈來愈明確也愈來愈聚焦,且不同於政府部門需要害怕失敗或是錯誤,地方民眾會自己來做實驗,反覆修正他們與河相處的經驗。」他表示,鱉溪治理的路後續會很漫長,跨出去正確的第一步只是一個開始,持續而不中斷的去做就可能愈來愈順利,「如果沒有立即性的洪患危害,真的不用太急。」

鱉溪上中下游都面臨了諸多挑戰有待克服。孫文臨攝

鱉溪上中下游都面臨了諸多挑戰有待克服。孫文臨攝

鱉溪上中下游都面臨了諸多挑戰有待克服。孫文臨攝

鱉溪上中下游都面臨了諸多挑戰有待克服。孫文臨攝

公私協力只是方法與過程,更重要是公私協力後的目標與成果,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于玻就談到,恢復河川的生命力有幾個指標可以參考,「分為活力──生命與和諧、朝氣──流動與循環、堅韌──抗性與彈性、豐富──多樣與多功、自信──特性與包容。」他表示,談到河川人們常常喜歡測水質,「以為那是一種科學,但其實是一種迷思,你測的是平均值,但往往極端值才是影響環境真正的關鍵,把最惡劣的條件找出來,並把它去除,或許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黃于玻也說,人類經常興建「堤防」,卻因此就不小心提防,「做了堤防,怎麼就不提防?其實做堤坊就是有危險的地方,不能宣稱安全。」他認為,未來的河川整治不要只想馴服河川,而是適應河川,「以前搭橋被沖掉,就花更多前搭一座更堅固的,但極端氣候卻還是超乎預期,沒完沒了,不如變成輕量化管理,可以用彈性去維護管理。」他表示,河川有河川原本的樣子,不只是取水、防洪、生態、環境、遊憩,而是更多豐富的功能,「《神隱少女》裡面的賑早見琥珀主變成白龍,就好像只看到河川的單一目的,而沒有重視河川全面性的功能。」

許多親子家庭來到河畔親近河水生態。孫文臨攝

許多親子家庭來到河畔親近河水生態。孫文臨攝

許多親子家庭來到河畔親近河水生態。孫文臨攝

許多親子家庭來到河畔親近河水生態。孫文臨攝

王藝峰:機關做事不要只想到自己,未來會將鱉溪公私協力的經驗法制化

要談公私協力當然不能只是光說不練,論壇下午便安排了一場世界咖啡館,與會的上百位民眾分為四組,分別討論都會型、農村型、獨流入海型、大型河川等不同河川各自所面臨的課題,先提出問題、整合問題,再進一步就這些問題來提出對應的策略,其中包含了公部門單位應做的工作,與私人單位能做的事情,經過90分鐘密集的討論後再提出來與其他人員分享。

包含全國各地的NGO夥伴、水利署各個河川局的同仁、花蓮在地關心水環境的民眾、水利青年等不同領域的朋友,在會議室就等於直接上演了公私協力的過程。台灣環保聯盟花蓮分會會長鍾寶珠就說,環團在這次鱉溪花了很多力氣來協助,「我們真的是希望河川更好,也看到了整治的新希望,透過論壇要把這樣的經驗推到其他縣市,這些辛苦就有了價值。」

面對各小組提出來的問題,水利署副署長曹華平就表示,水論壇的焦點擴及全台灣各地的河川,「都市中許多河川被加蓋、導致地表勁流增加,排水不及而有水患,高雄就是如此,雲林的雲林溪、桃園的老街溪都打開了,未來也會希望更多河川適度的打開。」他也談到,自然河川和都市計畫很多時候完全不一樣,「新竹市有一條南門溪,當時水利署就有建議他們要考量防洪規劃,否則後患無窮,後來新竹市政府也有修改都市計畫。」他認為,政府的觀念正在翻轉,這些好的案例若能被更多人看到,未來也就會愈來愈多。

九河局在鱉溪以大平台與小平台進行公私協力。會議資料

九河局在鱉溪以大平台與小平台進行公私協力。會議資料

恢復河川生命力-世界公民咖啡館

恢復河川生命力世界公民咖啡館執行狀況,民眾討論熱烈。第九河川局提供

王藝峰指出,現在很多人在討論成立環境資源部,但機關整合未必就能真的解決問題,「公路局跟高公局都同樣在交通部,但在台灣還是會經常看到一些交流道沒有串聯造成塞車。」他說,一個機關在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另一個機關,「有沒有替對方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傷害了對方?如果有這樣想過,也許就不會一直卡在那裡。」

王藝峰說,水利署跟其他單位的工程能力、知識背景都沒差多少,「但卻獲得了不同的成果,關鍵是在心態。」他表示,現場有很多水利青年參與,時間過得很快,未來就是他們當家,他們必須要把這個精神與經驗放在心理。」

鱉溪常見物種包含中華鱉、日本禿頭鯊、台東間爬岩鰍等。會議資料

鱉溪常見物種包含中華鱉、日本禿頭鯊、台東間爬岩鰍等。會議資料

鱉溪流域流經許多聚落與農耕地。會議資料

鱉溪流域流經許多聚落與農耕地。會議資料

「不管是環資部有沒有成立、做了多少組改,我們的觀念都必須和過往有所不同,這些事情自然也可以促成。」王藝峰舉例來說,都市計畫本身就是要給人民更多土地來居住、營商,「他們不考慮防洪,而對河川局來說,我們只想到防洪,卻沒有顧慮到一個堤防對於都市規劃的影響。」他表示,目前正在擬定大甲溪的河川環境管理計畫,裡面會有物種保育、水質改善、出流管制,「這些專業都不是我們這些水工學者在水利系學過的知識,但不能因為這樣就不去想、不去做,因為社會對於我們確實有很高的期待與要求。」

王藝峰認為,水污染雖然是環保署的業務,「但一個不能解決污染問題的河川管理者,不會是一個好的河川管理者。」他表示,個人對於這樣轉變很樂觀,未來也會把九河局的經驗法制化,讓各縣市河川局都需要遵守,「我相信從鱉溪開始,很多的河川局都會跟上,如果不是大家的意見,我們真的就只會看到防洪,看不到其他工作,而最後河川治理永遠無法獲得社會認同,愈來愈難執行。」

全國河川日於花蓮溪出海口舉行市集與音樂會,上百民眾共襄盛舉。孫文臨攝

全國河川日於花蓮溪出海口舉行市集與音樂會,上百民眾共襄盛舉。孫文臨攝

全國河川日主題日活動熱烈展開

全國河川日舉行市集有諸多民眾參與。第九河川局提供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