躉購電價即將公告 環團:定價再降 不利推動公民發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躉購電價即將公告 環團:定價再降 不利推動公民發電

2019年11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彭瑞祥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預定11月底預告明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草案,並在12月底正式公告。但依照往年經驗,公民電廠推動者擔憂費率審定會的委員不熟悉公民電廠推行的難處和隱藏成本,再降100瓩以下的屋頂型太陽光電費率,27日共同跳出來喊話,呼籲經濟部不應調降小案場的費率,反而應該適度調高,讓小型屋頂光電更能蓬勃發展,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貢獻者。

公民發綠電的特徵是規模較小、帳面價值不高,融資相對不易,若再調降費率,造成投資回收時間拉長,更容易讓社區推動者卻步。

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和荒野保護協會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27日共同召開記者會,高呼「中央定價不公平,公民發電難實行」、「公民電廠要發展,躉購不能一直砍」。

他們希望政府在制定2020年躉購費率時,基於鼓勵及獎勵社區型公民電廠發展,且為了成功達到能源轉型,應加強重視公民參與、增加更多民眾透過小屋頂參與再生能源的誘因,否則將因此阻礙公民參與能源轉型。

20191127「躉購應友善公民參與」記者會

照片提供: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小屋頂發電  社會價值高

聯盟成員代表指出,特別是在地窄人多的都會區,一般民眾的屋頂若要設置太陽光電,通常只能裝設不足100瓩,甚至是20瓩以下的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小屋頂的公民電廠除了是民眾最容易參與綠能的方式,更是能源教育的最佳推廣管道。希望經濟部在抵定2020年的躉購費率前,在定價策略上,不可忽略公民參與的價值。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表示,這次記者會是擔心年底公告的費率,不利於100瓩左右的小案場,希望協助爭取家戶屋頂參與發電的空間。

吳心萍任表示,在躉購費率制定上,一般民眾便於參與的100瓩以下小屋頂,存在許多無法寫在發票上的社會價值。尤其在20瓩以下的小屋頂,所需的空間與總成本雖相對較小,但單位成本卻是最高的。

以其中一個不足20瓩的小屋頂為例,公民參與的機會及比例都比大屋頂來的高,但光建置成本就需花費達6.3萬/瓩,相對大多來自工廠或公家的大屋頂,經常是100瓩以上的大坪數,其實每單位成本以量制價可以是不到五萬元的價格(4.8萬/瓩)。而建置成本外,許多社區更希望透過躉購創造的收益,回饋到社區事務的發展中,小屋頂公民電廠縱使存在許多重要的社會價值,卻因經濟部現行只看帳面成本的訂價策略而被忽視。

吳心萍強調,今年開始,雙北市政府正規劃開放公有屋頂讓市民共同參與,小屋頂可成為都會區能源自給自足的解決方式,這些屋頂規模也都不大,若明年降幅過多,也將不利於都會型縣市能源策略的發展。

小型案場  能力養成、學習成本高

吳心萍指出,但不論是建置成本或是隱形成本,小屋頂的成本都很有可能是被低估的。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黃淑德理事主席也說明,合作社推動的屋頂也以小型案場為主,推動公民電廠的挑戰除了資金融資外,組織發展、長期維運計畫、能力養成和學習曲線等成本都很高。許多案場為照顧在地需求,用最高規格的方式加強漏水、硬體設備的保險等,這些想做到最好而產生的成本,都是為了能提高民眾對綠能的認同,但以上隱形成本是大的系統商不需要面臨的。

黃淑德指出,從實際案例可得知在100瓩以下的屋頂更是因為融資不易,已經沒有調降的空間,基於鼓勵及獎勵社區型公民電廠發展時,20瓩以下甚至應該適度提高3%~5%。

20191127「躉購應友善公民參與」記者會

照片提供: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綠盟:屋頂光電有能源教育功能  建立民眾對再生能源信心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吳澄澄表示,公民電廠在整體能源轉型上扮演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唯有公民能夠參與,才能在整體能源意識上有共識,非核減媒的政策才能因有民意而持久。

他提醒,原本2025年的屋頂型太陽光電已經提前達標(3百萬瓩),屋頂型光電長期被低估,要如何突破並繼續上升,進入社區型、家戶型的屋頂型絕對是接下來的挑戰。反觀地面型光電發展雖量大,但為了讓環境衝擊被減輕,而需花大量時間溝通,屋頂型對於環境的衝擊較小,政府應積極進入社區推廣屋頂型太陽光電,更是幫助一般民眾對於再生能源的發展建立信心。

此外,目前中央推動全民綠屋頂計畫之際,是以「家戶都是發電廠」為目標,但矛盾的是並無再額外看到對家戶常見小屋頂增加設置誘因的機制,並不符合整體能源政策規劃。

政策無感、誘因不高的現狀需要改變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認為,目前的躉購費率來自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更重要的是作為能源教育的推廣,很遺憾都是以售電為主要內涵,很難達到成功的能源轉型。

高茹萍表示,政府全民綠屋頂計畫實施已近一年,目前成效不彰,很大原因為民眾對政策無感、誘因不高。而聯盟在多個部落推動的經驗,綠能可以促成社區創生、青年返鄉,卻相對在躉購費率上並無加承設計,無法實現能源正義。此外,在躉購費率的制定上,不只路徑圖、目標不清楚,審定會更應該邀請對再生能源產業、公民電廠背景的專家學者參與,才能在躉購費率制定的思考上更完整。

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能源議題陳雍慧組長表示,支持對環境友善的綠電,且公民的減碳行動和推廣能源教育也很重要,但荒野多年推廣以來,深深有感於政府在公民能源教育和在地創電的宣傳不足、民眾溝通不夠,這個部分未來可以更全面及積極地來推動。要做的很多,其中公民電廠是於在地推廣能源教育的實例管道,對於民眾實際了解什麼是創電和綠電都是至關重要的,政府應積極推動。

作者

彭瑞祥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