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2020第三次總統政見發表會──環境能源相關事實查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12/27 2020第三次總統政見發表會──環境能源相關事實查核

2020年01月0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鄒敏惠、許芷榕報導
2020第15任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第三場於27日下午進行,1號候選人宋楚瑜、2號候選人韓國瑜、3號候選人蔡英文分別登場,《環境資訊中心》挑選其中提及能源與環境的發言進行事實查核,查核結果分為「正確」、「含有錯誤訊息」、「片面事實」,提供讀者參考。

第三場2020第15任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圖片來源:中選會提供。

【查核一】

韓國瑜表示,「死於肺腺癌1萬4000人,中間五成不抽香菸,死亡率年增長率提高7%。」

查核結果:含有錯誤訊息。

說明: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的資料,2018年因「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人數為9388人,肺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22.8人;2017年為每十萬人口23.1人。近十年(2009-2018年)降幅達12%。

根據衛福部資料,WHO所指肺癌危險因素眾多,除了抽菸以外,還包括:室內燃煤、炒菜油煙、室外空氣污染、肺部相關疾病史與肺癌家族史等。

資料來源:衛福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分析〉

【查核二】

韓國瑜表示,我們能源完全走錯了,民進黨政府不尊重公投結果,藐視公投、廣大民意,用奇怪的風電,「明明夏天沒有風」。

查核結果:含有錯誤訊息。

說明:

根據韓國瑜前後文所指,「夏天沒有風」主要指離岸風電。根據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外傘頂離岸風速塔、海洋離岸風速塔資料均顯示,夏季風速約僅有秋冬季節的一半,但還是有相當的貢獻。

資料來源: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

【查核三】

韓國瑜表示,台灣人,「風電招標要五塊八」,歐洲德國最強,他的電費才兩塊多。

查核結果:片面事實。

說明:

韓國瑜所指的離岸風電躉購費率為2018年公布的每度5.8498元,2019年費率為每度5.5160元(2019年1月30日公布)。

2018年4月能源局進行離岸風場遴選,當時的費率確實為5.8元。不過,獲選風場的簽約時間不同,實際的簽約費率也不相同。2018年僅允能、海能兩風場完成簽約(費率5.8元),多數風場於2019年完成簽約(費率5.5元),而麗威風場最快要明年才能簽約(費率5.1元)。

資料來源:2018年躉購費率2019年躉購費率2020年躉購費率

【查核四】

韓國瑜表示,台灣人,風電招標要五塊八,「歐洲德國最強,他的電費才兩塊多。」

查核結果:含有錯誤訊息。

說明:

根據台電提供的2018年各國平均電價比較,德國住宅用電為每度10.6538元,德國工業用電為每度4.3847元。均不符韓國瑜所指「電費才兩塊多」。

據前後文推測,韓國瑜所指應該是德國離岸風場競標或是躉購的費率。德國的第一座離岸風場為Alpha Ventus,從2009年開始測試運轉。德國2017年4月的競標,以「0元」躉購價標下風場。平均而言,德國2018年競標均價為每度4.66歐分(約每度1.56台幣),遠高於2017年的0.44歐分(約每度0.14台幣)。不確定韓國瑜所指「兩塊多」是否指德國2018年競標均價。

根據《2018全球風能報告》,全球離岸風電的總裝置容量以英國占比最高為34%、德國次之為28%。不確定韓國瑜所指「歐洲德國最強」是以何為標準。

台灣示範風場為海洋風場第一期,於 2017 年運轉。2018年遴選勝出的風場最後取得躉購費率5.516元 [註]。2018年也開始進入競標,得標價為2.245至2.5481元/度。

台歐離岸風電發展歷程不同,產業供應鏈價格、風場條件、政府要求(例如2018年的競標沒有規定要使用國產零件,但遴選有強制要求)均不同,比較需建立在完整論述上。

[註] 由於多數遴選廠商均於2019年簽約,因此採用2019年的費率5.516元。

資料來源:各國電力價格德國2018年競標價格《2018全球風能報告》(2019年4月發布)

【查核五】

韓國瑜表示,台灣人,風電招標要五塊八,歐洲德國最強,他的電費才兩塊多,「為什麼台灣人要多花9100億,去準備付高昂的電費?」

查核結果:片面事實。

說明:

9100億之說應來自2018年12月11日國民黨團記者會中所提,離岸風電第二階段躉購5.8元與競標價格2.5元間每度相差3.3元,台電必須多付出9100億元。經濟部則反駁,這是為人民節省4000億。

【國民黨算式】3,836,000 KW(裝置容量-遴選3.8GW)×3.3元(價差)×3600小時(發電時數)×20年(躉購合約)=9114億元 
【經濟部算式】1,664,000 KW(裝置容量-競標1.7GW)×3.3元(價差)×3600小時(發電時數)×20年(躉購合約)=3954億元

兩者差異主要來自經濟部以兩種方式評選5.5GW風場。其中3.8GW採用遴選(當時躉購費率為5.8元,實際簽約價為5.5元)、另1.7GW採用競標(不需要國產化,得標價為分別為2.2245~2.5481元。國民黨採2.5元粗估)。

分析兩者,可知國民黨是認為應該5.5GW的容量應全部採用競標,才是幫人民省錢。經濟部則以產業發展初期須要政府支持,加上想利用這機會帶動國內產業鏈與就業,因此以併網權要求廠商必須提出在地採購(國產化)。之後1.7GW提早採用競標(不須負擔國產化)是為壓低價格,因此也是為人民省錢。

根據兩家得標廠商的說法,兩家均有風場在遴選階段獲選,競標風場就在旁邊。由於可以一起(或先後)規劃建置,加上競標不用負擔國產化的成本,可以自由選用合乎規格的產品,所以才能壓低成本參與競標。如果沒有躉購的支持,就不可能有競標的價格。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經濟部說法風電業者說法

【查核六】

韓國瑜表示,我們核能政策,「要花2兆去蓋風電。」

查核結果:片面事實。

說明:

2兆風機的計算源自躉購制度。政府並未「花錢」買風機,而是由廠商投資建置風機,政府在後續的20年以優惠電價向廠商買風電。優點是政府不需投入高額的投資成本。業者也會盡責維護、並發更多綠電。政府所購入的綠電將以平均電價售出。

2兆指的是20年政府向業者買電的費用(計算公式請見註1),平均每年買電1000億元,購入電力231億度。這些電力售出後,另會有賣電收益(註2)進帳。

另,政府要求業者必須在地採購,帶起台灣風機產業鏈。對此,經濟部預估業者累計投資額1兆元,產業效應1.2兆,新增2萬個就業機會。

 [註1] 購電成本計算如下:

2兆風機的起源是2018年4月的媒體報導。當時是以滿發時數3600小時、每度5.8元來估算。2019年躉購費率定案後,躉購費率降為每度5.5元、滿發時數4200小時。重新估算如下:

(1)遴選風場總共3,836MW,政府以躉購每度電5.5元買電20年,滿發時數4,200小時計算:3,836,000瓩×4,200小時×20年×5.5元 = 1.78兆元

(2)競標風場共1,664MW,政府以競價每度約2.3元買電20年,滿發時數4,200小時計算:1,664,000瓩×4,200小時×20年×2.3 元 = 0.31兆元

(1)+(2)=20年買電2.09兆元(平均每年約1000億元)

20年購入電力=(3,836,000瓩×4,200+1,664,000瓩×4,200)×20年=4620億度。(平均每年231億度)

說明:4200度為審議會訂出的滿發時數,如不足4200度(例如颱風、地震、毀損等)則為廠商的損失。競標費率分別為2.2245元~2.5481元。此處採2.3元粗估。

[註2] 每年賣電所得計算如下:

以平均電價售出:231億度×每度2.6元=600億元/每年。
以迴避成本售出:231億度×每度2.13元=492億元/每年。

目前平均電價為2.6元。由於從發電到售電,還需要加上輸配電等成本,更精準的估算應以2018年非再生能源電力平均發電成本(迴避成本)每度2.13元為準。此外,每年電價受國際油價等因素與電價審議機制變動,以上僅是約略估計。

資料來源:2019年躉購費率2018年迴避成本

【查核七】

蔡英文表示,在夏天用很多光電可以不用燃煤,減少燃煤,「冬天使用風電、夏天使用光電不好嗎?」

查核結果:片面事實。

說明:

台灣夏季是用電高峰,秋冬則為空污季。經濟部表示,夏季時可由光電替代火力;秋冬季節則由風電替代,稱之為「風光互補」。但以此簡略成冬天使用風電、夏天使用光電,則過於片面,也非事實全貌。

根據台電風力發電(陸域風電)概況,因台灣東北季風強盛,故每年1~3月及10~12月的發電量約佔整年度之70%。海洋竹南風場(離岸風電)最新資料為2019年5月,以此往前追溯一年資料(2018/6-2019/5),最高落在10月的390萬度,最低落在8月的114萬度。但同年6-7月仍有180萬度左右,約是最高點的四成五左右。

光電部分,由於台電的光電裝置總量持續在增加中,難從總發電量判斷其季節影響。因此《環境資訊中心》向光電公司取得桃竹苗地區某單一案場的年發電量。從圖中可知,最高點落在7月,但冬天的發電量仍有七成左右的表現。

註:風場離岸距離也會影響發電,加上僅取一年數據,誤差仍大。不過,目前僅有海洋風電第一期的風場(二支風機)建置超過一年。

資料來源:台電風力發電概況台電太陽光電發電概況經濟部海洋竹南風電示範風場月報

【查核八】

蔡英文表示,「歐美初期價格比我們的初期價格還貴,綠電一定是經營到後來,價格就會越來越便宜。」

查核結果:片面事實。

說明:

以趨勢來看,國際綠能成本確實逐年下降。國際再生能源署(IRENA)《2018 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指出,受到技術進步與規模擴大影響,光是2018年,全球太陽光電和陸域風電的成本即較前一年下跌13%。

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相對較晚,建置初期雖佔有國際上的價格優勢,技術成本較低,但以光電來說,建置成本還會與土地和法規有關,離岸風電成本則與地理環境、國產化進度等有關;整體而言,建置成本未必較低。

根據全球風能協會(GWEC)《全球離岸風電現況報告,比對台灣與歐美各國離岸風電均化後的成本,台灣的初期(2020年,我國第一座風場商轉)僅低於美國的初期(2016),並約略同於歐洲各國如荷蘭(2015)、比利時(2013)和英國(2012)。並不符合蔡英文所說比歐美還便宜。

資料來源:國際再生能源署報告、《全球離岸風電現況報告

※ 環境資訊中心已參與readr發起的「2020總統候選人之事實查核計畫」,未來將與合作媒體分工,針對所有總統候選人的公開言論進行事實查核,有興趣的讀者,您也可以參與,詳細洽計畫網站 https://www.readr.tw/project/fact-check-2020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鄒敏惠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許芷榕

台灣人喜歡居住在狹稠的土地上,像台灣的山,喜歡擠在一起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