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獨立報報導,一份多國科學團隊合作的新研究指出,印度洋的海豚數量自1980年至今已減少近90%,主因是工業化漁業大量使用巨大的刺網捕撈鮪魚。
刺網像一面牆一樣,可用浮標懸掛在海中,也可以固定在某個地點,長度從100公尺到超過30公里都有,操作深度可從5公尺內到超過20公尺。在公海使用刺網是違法的,但許多漁船無視這條法律。
刺網孔的大小經過精心設計,鮪魚只有頭能過漁網,身體過不了,試圖退後離開網子就會卡在網孔上,越是掙扎纏得越緊。雖然網目設計是針對特定的物種,理論上較小的魚可以從網孔中溜走,較大的魚游不過去,但實際上,漁網尤其是刺網,對鯊魚、烏龜、海獅、鯨豚都是會致命的。
1950至2018年 一共有410萬隻小型鯨豚死於刺網
作者之一、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普圖.馬茲蒂卡(Putu Mustika)說,雖然許多關於混獲的官方資料不太可靠,科學家們還是能夠精確掌握海豚的混獲數量。「我們整合了1981年至2016年在澳洲、斯里蘭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10項混獲採樣計畫的結果,估算出印度洋所有鮪魚刺網漁業中鯨豚的混獲率。」
「鯨豚混獲的苦主絕大多數是海豚。鮪魚刺網捕撈活動有所增加,但鯨豚混獲從2004至2006年間每年近10萬隻的高峰,減少到每年8萬隻。」馬茲蒂卡博士說,研究顯示,在1950年至2018年間,漁民在印度洋部署的鮪魚刺網,一共殺死了約410萬隻小型鯨豚。
但是她說,真實的數字可能高得多,因為現有紀錄很少或根本沒考慮到鯨豚從網中逃脫後死亡,或與幽靈漁網相關的死亡等狀況。
「可以測量到的結果顯示,鯨豚混獲率下降表示目前的死亡率無法讓這些族群續存。我們估計,目前小型鯨豚數量很可能是1980年的13%。」馬茲蒂卡說。
印度洋鯨豚混獲問題少有研究 因許多漁民就依靠刺網捕撈維生
獨立報指出,馬茲蒂卡警告,聯合國現行的公海刺網禁令難以落實,鮪魚漁民可以在各國領海內使用刺網。「幾十年來,印度洋鮪魚刺網的鯨豚混獲問題一直受到關注,但缺少相關研究,這反映出一個政治現實,就是成千上萬相對貧困的漁民及其家庭依賴刺網捕撈維生。」
根據研究,目前鯨豚混獲率約為每千噸鮪魚175隻鯨豚,低於1970年代後期約600隻。
目前鮪魚刺網最多、鯨豚混獲也很可能最多的國家依序是伊朗、印尼、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阿曼、葉門、阿聯酋和坦尚尼亞。伊朗和印尼沒有國家級的混獲監測機制。
該研究小組由馬爾地夫「Manta Marine」組織的查爾斯.安德森(Charles Anderson)博士領導。科學家們說,要恢復海豚數量,就需要改善監測、分析和治理,並改變捕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