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行政院國科會公布2001年以來推動「台灣深海生物多樣性之調查研究」的成果,共發現603種台灣以往未曾見過的深海生物,正當人類邁進一步探測海底生態之際,依此科技展開的商業觸角也打響了深海生態警鐘……
環保運動的先驅瑞秋‧卡森在1962年的著作《寂靜的春天》中寫道:「各種生物,從最小到最大,生死大權全操在海洋的手中。」小從細菌、病毒,大至數噸重的藍鯨,生命源自海洋的思維在在獲得印證。
海洋生態系複雜而多樣
台灣雖小,僅佔全球陸地面積不及0.025%,但是台灣所擁有的海域物種卻是全球平均值的400倍,佔全球總種數的1/10。
為什麼台灣的海洋物種多樣性這麼高?我們首先要先瞭解台灣的地理位置,台灣位在全球海洋生物密度最高的東印度地理區,周圍又有黑潮、中國閩浙沿岸冷水流、南中國海等不同水團流經,也是東海、南海及菲律賓三大海洋生態系的交會處。而台灣本島加上周圍小島的海岸線總長超過1,500公里,涵蓋了陸棚、大洋、河口灣、紅樹林、岩礁、珊瑚礁、草澤和潟湖等多樣的海洋環境。複雜而多樣的海洋環境,孕育了各類的魚蝦蟹貝,更是候鳥遷徙、魚類洄游的落腳處。
台灣沿近海域的漁業資源理應豐富,但是近年來台灣的漁獲多來自遠洋漁船。
漁源枯竭 台灣也不例外
根據漁業署統計,目前台灣一年的漁獲量約為130萬噸到150萬噸,其中養殖佔25萬噸到30萬噸,沿海、近海漁獲量合計僅15萬噸到25萬噸,餘約60萬噸到80萬噸都是遠洋漁獲量所貢獻,遠洋作業船隻數量約僅全台漁船的6%,漁獲產量卻超過全台總漁獲量的5成。
由於過漁、棲地破壞及人為污染等原因,漁產量已大幅衰退,台灣沿近海的漁獲量近年跌了1-2成,不少台灣漁船因此跟中國大陸漁船交換漁獲,或進行海上交易,甚或到對岸去買漁獲。近海漁產資源步入枯竭階段,是台灣漁業政策亟需正視的問題了。
海洋─地球最大的維生系統
全球漁產量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在迅速衰退中,造成的原因已公認為:(1)過漁、(2)棲地破壞、(3)污染、(4)外來種,即使可能成為「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5)全球氣候變遷,追究到最後依然是人為因素。在人類重經濟輕環保、重陸域輕海洋,肆意掠奪及污染、破壞下,豐富而多樣的海洋生物資源逐步邁向枯竭。
2048年後,人類將無海產可吃!?海洋學者發出嚴重的警告。不僅吃的食物直接或間接來自海洋,海洋也吸收並循環養分、淨化廢物,有平衡碳、氧,調節氣候的功能,主宰著整個生態系正常的運作,是地球最大的維生系統。
看不見的海洋 看得見的危機
科學家在2006年全球海洋生物普查工作中發現可以忍受海底火山口高溫的深海蝦、截至目前看過最大的龍蝦,以及在南極冰層深處所發現的許多新物種,而這還只是所發現的其中一小部分。
甫於今年5月初獲得日本「生態學琵琶湖獎」的鄭明修,30年來持續研究台灣海洋生態,而他在2004年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關於硫磺怪方蟹生態的論文,更是學術上的一大成就,展現處於地震帶的台灣擁有不為眾人周知的特殊海洋生態;5月中行政院國科會公布2001年起推動「台灣深海生物多樣性之調查研究」成果,也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共發現603種台灣以往未曾見過的深海生物,其中80種更屬於世界新種生物。
當人類邁進一步探測海底生態的同時,依此科技展開的商業觸角也打響了深海生態警鐘,我們可以閱見陸地資源日漸緊張的今天,深海資源如金屬硫化物等礦產已成為許多國家鎖定的目標。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持續和其他公約與國際組織之合作,探討國家管轄權以外公海海域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深海海底遺傳資源探勘及永續利用核心等問題。幾場聯合國總部召開的非正式會議討論中,人類資源共享的原則再度被提起,相較於主張深海基因資源的活動應遵循公海自由原則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則強調深海基因資源開發所得利益不應是經濟和技術發達國家的特權,因此主張要建立新的國際法律機制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分享這一利益,即便在分享利益上難有共識,但是與會各方都同意加強發展中國家參與海洋科學研究與資源管理的能力建設。
關於超越國家管轄範圍外的深海海底遺傳資源探勘與使用部分,台灣為海洋國家,應密切注意此一議題後續的發展,一方面遵循國際法規的規定,共同致力於海洋資源的保護;另一方面也應維護台灣在此方面的權益。
【資料來源】
‧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 邵廣昭
‧2007「展望」系列演講~「明天過後─從氣候變遷看海洋生物的未來」/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戴昌鳳
‧生物多樣性概論/海洋生物多樣性/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戴昌鳳
‧海洋生物多樣性/全球還境變遷導論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魏國彥 許晃雄
‧「2006科學季特展:多樣性台灣」特展
‧國家管轄海域外生物多樣性管理問題 相關國際組織與論壇的活動
‧國家管轄範圍以外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與可持續利用問題非正式工作組會議若干熱點議題
‧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8屆締約方大會報告
【延伸閱讀】
‧探索台灣的深海魚類
‧海洋立國願景 欠缺法律支持
‧【海洋保育人物】鄭明修探索海洋「內太空」
‧探索海底火山旺盛的生命力
‧成立海洋事務部以落實台灣優先
‧台灣深海生物研究 6年發現80種世界新種生物
‧世界保育聯盟催生海洋保護區網絡 盼世界齊力牽成
‧商業捕撈無度 2048年無魚可吃
‧夏威夷劃設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生態「漁」跡不永續 專家建議採購食物鏈末端魚種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 初期強調復育與監測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