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極端天氣加上武漢肺炎(COVID-19)帶給上千萬人雙重打擊。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全球氣候現況指出,2020年全球增溫已達1.2°C,此外,武漢肺炎造成的經濟趨緩不僅未能阻止氣候變遷,還使後果更嚴重。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和合作機關19日發表了《 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0)報告。這份報告記錄完整氣候系統指標變化,包括溫室氣體濃度、陸地和海洋升溫、海平面上升、冰融化和冰川退縮以及極端天氣,也彙整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移民和人口流離失所狀況、糧食安全以及土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儘管2020年是反聖嬰年,卻還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三年之一。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1850年~1900年)水準高約1.2°C。自2015年至今的六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六年,2011年~2020年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
2020年還有武漢肺炎攪局,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產生了廣泛的整體影響。旅行限制、經濟低迷以及對農業的破壞,加劇了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對整個食品供應鏈的衝擊,使糧食更加不安全,並干擾了人道援助活動。武肺還打亂了氣象觀測活動和減少災害風險的工作。
溫室氣體
2019年和2020年,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繼續增加。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已經超過了410 ppm,如果變化趨勢與前幾年相同,2021年可能達到或超過414 ppm。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資訊,經濟放緩暫時抑制了新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對大氣濃度沒有明顯的影響。
海洋
海洋吸收了每年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23%左右,並發揮緩衝氣候變遷的作用。但是,二氧化碳會降低海水pH值並導致海洋酸化,進而降低了海洋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 IOC)資料,海洋酸化和脫氧作用仍在繼續,影響著生態系統、海洋生物和漁業。
海洋還吸收了超過90%的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多餘熱能。2019年海洋熱含量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這種趨勢可能會延續到2020年。歐盟哥白尼海事局(EU's Copernicus Marine Service.)指出,過去十年間,海洋暖化速度高於長期平均,顯示海洋仍在不斷吸收溫室氣體所捕獲的熱量。
2020年,超過80%的海洋區域至少經歷過一次海洋熱浪。經歷「強烈」海洋熱浪的百分比(45%)大於經歷「中等」海洋熱浪的海洋百分比(28%)。
自1993年以來,衛星高度計記下的全球海平面全都在上升。最近由於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冰蓋融化加劇,上升速度更快。2020年夏季,全球平均海平面小幅下降可能與反聖嬰有關。整體而言,全球平均海平面在2020年繼續上升。
冰凍圈
2020年夏季,北極海冰最小面積為374萬平方公里,這是有記錄以來第二次萎縮至不足400萬平方公里。7月和10月皆觀察到了海冰新低。西伯利亞北極圈以北破紀錄的高溫使東西伯利亞海和拉普捷夫海海冰加速融化,顯示海洋熱浪延長。2020年夏季拉普捷夫海也觀察到衛星時代以來最早的一次海冰撤退。
格陵蘭冰原繼續失去質量。儘管表面質量平衡接近長期平均水平,但由於冰山崩裂造成的冰流失是40年衛星記錄的最高值。在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間,格陵蘭冰蓋總共損失了約152Gt的冰。
洪水和乾旱
2020年,非洲和亞洲許多地區發生暴雨和大面積洪災。暴雨和洪災影響了大部分非洲薩赫爾和大角地區,還引來沙漠蝗蟲爆發。印度次大陸及周邊地區、中國、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也發生異常大的降雨。
2020年,嚴重乾旱侵襲南美洲許多地區,受影響最嚴重的是阿根廷北部、巴拉圭和巴西西部邊界地區。巴西的農業損失估計約為30億美元,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的損失進一步增加。
南部非洲部分地區,特別是南非北部和東部開普省,繼續長期乾旱,只有冬季降雨稍稍緩解2018年最嚴重的極端乾旱。
高溫與火災
在西伯利亞北極地區大部分地區,2020年溫度比平均水準高出3°C以上,Verkhoyansk鎮氣溫達到了破紀錄的38°C,伴隨而來的是長期和四處肆虐的野火。
美國夏末和秋季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災。7~9月是西南地區有記錄以來最熱和最乾燥的季節,大面積乾旱是大火的主因。8月16日,加州死亡谷達到54.4°C,至少是過去80年來全世界已知的最高溫度。
熱帶氣旋
2020年的北大西洋颶風季節出現30次有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數量有史以來最多。
武肺的影響
根據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資料,2020年,與氣候有關的災難(洪水、乾旱和暴風雨)和武肺大流行,使超過5000萬人遭受雙重打擊。這加劇了糧食不安全,並為各種緊急撤離、恢復和救援行動蒙上陰影。
糧食不安全
糧食不安全狀況曾經經歷數十年的下降趨勢,但是自2014年以來狀況再度惡化,原因包括衝突、經濟趨緩以及氣候變異和極端天氣事件。2019年,近6.9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9%)營養不良,約7.5億(近10%)處於嚴重的糧食不安全。
2008年~2018年,災害使農業付出了巨大代價,發展中國家超過1080億美元的作物和牲畜損失。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和世界糧食計畫署資料,2019年被歸類為危急、緊急狀況和飢荒的人數增加到近1.35億人,遍佈55個國家。
流離失所人口
根據境內流離失所監測中心(Inter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entre.)資料,過去十年間(2010年~2019年),與天氣有關的事件估計每年平均導致231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大多數人在國境內流離失所。2020年上半年記錄了約980萬例流離失所,主因是天氣導致水災,主要集中在南亞、東南亞和非洲之角地區。
參考資料
- 世界氣象組織(2021年4月19日),Climate change indicators and impacts worsened in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