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帶交織的韌性之城:波特蘭用六年時間讓魚類回到都市 | 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新生活

藍綠帶交織的韌性之城:波特蘭用六年時間讓魚類回到都市

2021年05月21日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陳喬琪(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過去水利署已投入大量資源在水文治理,持續以工程翻修、改善水資源空間。未來各縣市水文治理還需多加考慮藍綠基礎設施及其生態系統服務,以自然生態方式結合景觀的思維進行規劃,以提高城市生態功能,並重整市容、強化城市的水韌性。

晶泉溪穿過了波特蘭部分市區,是鮭魚、鱒魚及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圖片來源:Wendy Cutler

各國城市近年常態性地受到暴雨淹水、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衝擊帶來的災害,因此重新找回城市水域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並採取「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進行調適、復育及重新規劃水環境空間,方能提高城市的水韌性。

打造藍綠帶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氣候變遷、人口增長、都市化及資源枯竭是全人類面臨的最主要挑戰,也是七成人類居住的城市需迫切正視的問題。過去,河流為環境帶來生命力的脈動,全球各大城市的發展都仰賴著重要流域而茁壯,但隨著過去十年的經濟增長,土地和水資源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導致多數城市過度開發、產生水資源使用的衝突和飲用水安全的問題。

美國波特蘭與許多城市一樣,位於湖泊、河川等水資源豐富的地理環境,境內也擁有許多濕地資源。這樣的城市通常會與原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大幅重疊,在氣候變遷加劇的情況之下,面對洪災的脆弱程度可說是越來越高。

晶泉溪(Crystal Springs Creek)直接穿越了波特蘭部分市區,是鮭魚、鱒魚及鳥類的重要棲息地,為當地重要的水文之一。

把部分的城市還給自然 波特蘭迎回水域生態

因為人為環境與自然棲地重疊,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河川、遭破壞的植被及地形,使得晶泉溪不再清澈晶透,魚類也被趕出原本的生態系統。當決策者認知到這條溪不僅是重要物種的棲息地,且可降低城市在洪災發生時的衝擊時,地方政府便與相關組織便從2010年開始,耗資1800萬美元,展開長達六年的復育計畫,重新打造溪流的八個涵洞、復育7000多種樹木及植被,並建造透水性人行步道,重新規劃藍綠基礎設施。

城市空間是自然與人為規劃交錯形成的,而交錯空間下的植被(綠)與水體(藍)網絡,就稱為「藍綠基礎設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簡稱BGI),例如:森林、公園、水池、綠屋頂、河流等。GBI在城市中提供重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如環境調節服務、提供資源、調適等。


美國波特蘭市晶泉溪復育成果。圖片來源:C40

晶泉溪及周邊植栽的復育成功,成功使魚類回到當地的生態系統,並提供民眾新的遊憩空間,增加的藍綠帶空間也調節了地方微氣候。

根據此計畫的估算,晶泉溪減災效益每公頃可達3萬8000美元,於第一年的計畫期間就創造了141個工作機會。而復育成功的最大關鍵就在於社區參與——這項計畫建立了政府、民眾及企業的三方夥伴關係,持續地進行生態保護、環境管理及教育的工作。

城市水資源體檢:了解、評估、行動、修正

由上述案例可知,社區成為生態復育的關鍵角色,由此可見,當決策者及居民意識到當地水域存在生態問題及洪氾問題時,才能讓城市的水資源問題受到正視,對於改變現況發揮助益。

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Water Institute, SIWI)與ARUP團隊於2019年發表的城市水韌性方法(City Water Resilience Approach, CWRA)報告,提供城市決策者檢視全面水資源系統的工具,讓城市能避開未來水患並重新與水建立連結。其主要步驟為:

1. 了解系統;

2. 城市水韌性評估;

3. 發展行動計畫;

4. 執行行動計畫;

5. 評估、學習及調適修正。


城市水韌性評估工具。圖片來源:ARUP & SIWI(2019)

根據此報告中提到的規劃及工具,搭配社區的參與,將能協助城市找到最關鍵議題,並由此詳細規劃水資源韌性四大面向策略:領導力與策略、規劃和資金、藍綠基礎設施及生態系統、健康與福祉。

台灣城市水環境藍圖

台灣的六都同樣也是從河川流域發展而成,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的補助之下,各縣市陸續開始推動水環境改善,重新規劃水岸環境並研擬整體空間發展藍圖。目前已展開社區參與規劃縣市藍圖的作業,期許各城市能夠搭配自身的地景環境、自然生態,打造水質、河防安全與三生相結合的永續環境,開創自然親水空間。

過去水利署已投入大量資源在水文治理,持續以工程翻修、改善水資源空間。未來各縣市水文治理還需多加考慮藍綠基礎設施及其生態系統服務,以自然生態方式結合景觀的思維進行規劃,以提高城市生態功能,並重整市容、強化城市的水韌性。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藍綠帶交織的韌性之城:波特蘭用六年時間讓魚類回到都市

參考資料

作者

陳喬琪

台大園藝系畢業、日本京都大學地球環境學舍環境管理碩士,現為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分析師。研究興趣為環境規劃、環境政策分析、氣候變遷調適、能源轉型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