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等民間團體於金山打造「翡翠一號」太陽能電廠,共238片太陽能板,總裝置容量為83.3kwp(峰瓩),10月發電量已達到4682度,11月開始售電給台電。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今(28日)表示,目前正值北海岸核電廠接連除役的階段,這座公民電廠的啟用意義重大,象徵當地揮別過去被動接受核電廠、承擔其後果的角色,由民間自主發起能源轉型,在核電廠除役後能為家鄉帶來再生與創生。
民間打造光電廠 本月已發電4682度
核一廠在2019年7月正式宣告除役,台電已展開相關除役工程;緊接在後,核二廠除役計劃書在去年10月經原能會審查通過,目前已進入環評階段,預計2023年除役。因應告別核電廠的關鍵時期,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2020年共同發起「陽光海岸、綠益創生」綠能計畫,要在兩座核電廠中間興建一座公民電廠,由金山皇后鎮森林露營區提供屋頂,透過綠能公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串連,眾人歷經一年多的努力,這座名為「翡翠一號」的公民光電廠終於在今年10月完工發電。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參與團體今(28日)舉辦電廠啟用記者會,據陽光伏特家說明,「翡翠一號」有238片太陽能光電板,裝置容量共83.3kwp,光電板在今年8月31日掛表啟動,9月份的發電量將近9000度,10月份因日照時間減少,發電量至今日中午約有4682度,目前整體已宣告完工,將在11月開始正式售電給台電。
出租屋頂的皇后鎮森林總經理特助郭冠雄說明,起初四處尋覓太陽能廠商不著,因大多數廠商評估認為金山日照時數太低,平均每天約只有2.8小時,遠遠不足業界普遍認定具經濟效益的4小時。但這座電廠並不是為了增加收入而蓋,況且截至目前發電的效果已經比起當初評估的高很多,相當令人高興。
盼公民電廠帶領地方創生 攜手渡過能源轉型關鍵期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核一、二廠坐落北海岸,當地彷彿成為「核電重災區」,過去金山居民只能被動承受核電與核廢料帶來的風險,但如今這個綠能電廠是透過民眾發起、自主參與的綠能公民電廠,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更是象徵從威權體制走向公民自主,可說是意義重大。
郭慶霖強調,能源轉型可結合人文、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及鄉土教育,若可以把這樣的電廠轉為觀光旅遊,就能替地方經濟帶來助益。未來核電廠除役之後,地方要進行修復,再生與創生的工作是必備的,這一座公民電廠只是拋磚引玉,後續也希望北海岸能有更多社區屋頂加入光電設置的行列。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這次也出資捐贈了六片太陽能板,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公民電廠是一個嶄新的嘗試,未來也會繼續與北海創生夥伴合作,如每年至當地社區舉辦活動、搭配能源教育活動以及在地文化體驗課程等。讓地方在擺脫核電陰影後,不再依賴核電廠的回饋金,自立恢復生機。
皇后鎮森林也將屋頂租金收入回饋給在地學童的課輔班,提供弱勢家庭的孩子放學後來園區課輔,也和文化大學音樂系合作進行音樂教學。
集結公民力量 「能源受害者」變「創造者」
陽光伏特家是公民電廠集資平台,從2016年運作至今,已在全台灣建設超過350座公民電廠。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解說,在傳統能源體制下,民眾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電力來源。現在可以透過參與再生能源的公民電廠,實現綠電選擇權。如這座位在國境最北的公民電廠「翡翠一號」,有109位民眾透過購買太陽能板、支持綠電生產,還有75位民眾、包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則透過綠能公益模式捐贈太陽能板,並將未來產生的綠色收益回饋地方創生、並用於支持能源環境教育活動。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表示,金山夾在兩個核電廠中間,地方經濟難以發展,成為脆弱族群,這次透過邀請社會大眾捐款與出資的方式,集結大眾的力量實現能源自主,建立光電廠,從能源受害者變成能源創造者,更是對抗氣候變遷最重要的在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