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台中外海風場競爭激烈,除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渢妙風場本月通過環評,沃旭能源的沃能一、二號風場昨(20)日也展開環評聯席初審。
由於纜線路徑、地質評估等問題有待釐清,會中也有民間團體質疑,風場基樁間距過小將影響漁民權益,專案小組決議兩案修正再審。此外,經濟部能源局也在會中透露,將盡快公布離岸風場的纜線共同廊道。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受訪表示,即將公布的廊道有數條,從桃園到台南都有。
沃旭推新案 搶台中離岸風場門票
依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容量分配作業要點」,開發計畫須通過環評初審,才能參與選商作業。第一階段選商收件將在8月底截止,本月已有沃旭能源的旭風二、三號(彰化外海)、CIP的渢妙(台中外海)、本土業者上緯新能源的海盛(苗栗外海)等四座風場,陸續通過初審、取得選商門票。
不同業者可針對相同離岸風場提出開發申請,其中台中外海風場競爭激烈,除了CIP的渢妙風場已通過初審、北陸能源的北能風場尚在初審階段之外,沃旭能源也在今年5月底遞交沃能一、二號風場的環評書件,環保署昨(20)日召開聯席初審會議。
海纜路徑還沒喬好 能源局擬再推西海岸數條共同廊道
兩風場風機單機裝置容量均為14~16MW,最大總裝置容量分別為2.4GW及600MW。沃能一號風場離岸最近45公里,面積約205平方公里,預計設置150~171座風機,海纜規劃在苗栗通霄上岸;沃能二號風場離岸最近42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預計設置37~42座風機,海纜規劃在台中龍井上岸。雖然兩案都已初步決定海纜上岸行政區,但實際點位、乃至於海纜鋪設路徑皆尚未確認。
環委張學文指出,海纜如何鋪設,將涉及環境敏感區位的辨識,若還沒有明確規劃,對環境影響的說明則如同「打混仗」。
開發單位則回應,台中外海離岸風場正在競標階段,每個廠商一期最多僅能獲配600MW開發量,被分配到的開發位置也具不確定性,因此先行規劃海纜路徑、上岸地點並不容易,目前只能作大範圍的評估及調查。
經濟部能源局官員則在會中表示,為避免業者各自規劃海纜路線,造成海岸管理困難,已經與台電規劃共同廊道,也在本月14日向區塊開發業者說明,彙整意見後會盡快對外公開。環委因此進一步要求開發單位,依公布的廊道規劃海纜路線,並補充鋪設作業具體內容,以及對水質、海床及生物棲地的影響。
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會後受訪透露,接下來將公布的廊道不只台中區域,先前已配合台電變電站,在西海岸規劃多條共同廊道,從桃園到台南都有,未來會要求各家業者循指定廊道上岸。
風機間距比其他風場窄 開發單位:將與漁民商討最佳方案
除了海纜可能造成環境衝擊,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研究員吳斐竣也在會中發言指出,離岸風機間距過小,恐難達成開發單位所承諾的「與漁業共存」。
根據環說書,沃能一、二號風場將依「第三階段離岸風電環評審查建議事項檢核表」,以基樁間距700公尺以上、葉片間距400公尺以上的標準布設風機。但吳斐俊指出,民間團體認為間距須大於1000公尺,才能維持漁業穩定、降低作業風險;且同區塊通過環評初審的渢妙計畫,提出的風機間距承諾為870公尺以上,也比沃能風場標準高。
開發單位對此回應,未來會和漁民商討出保障權益的最佳方案,「既然渢妙可以做得到,我們在這邊也可以做得到。」
優先採用「負壓沉箱基礎」 專家:不怕強震、土壤液化
以海底地形來看,此案風場坐落在彰雲沙脊上,海床砂波易隨環境變動,環委李錫堤建議,開發單位應監測砂波移動情形,評估對於風機基礎、海纜的可能影響。
環委簡連貴則認為,海床地質條件尚有不確定性,而兩案目前規劃優先採用的「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台灣本土仍缺乏實際經驗,應進一步說明在台灣特殊的地震、土壤液化條件下,是否仍具適用性。
受開發單位委託,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郭玉樹回應,經過測試及分析,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無論是遭遇強震、還是液化土壤地質,都能維持足夠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