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千人反台東焚化爐遊行,時隔20年,仍難敵縣府重啟焚化爐,今年亦逢九合一地方大選,19日環保團體再號召近百位民眾走上街頭,高喊口號「反焚化爐救台東」,抗議焚化爐污染台東淨土,呼籲民眾票投反焚化爐候選人。
「20年前可以擋下焚化爐,20年後台東的人口更少、垃圾也更少,沒道理要重啟。」不少當年遊行隊伍中的人們再度上街。20年前籌辦台東反焚化爐遊行的前台東市長賴坤成,今年再度擔綱召集人。他表示,焚化爐不是垃圾處理的萬靈丹,解決垃圾問題有很多方法,他在任內推廣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就成功讓台東市廢棄物減少一半。
20年前反對、20年後仍走上街頭抗議 環團、居民齊籲守護台東環境
「20年前可以擋下焚化爐,20年後台東的人口更少、垃圾也更少,沒道理要重啟。」20年前走在反焚化爐的遊行隊伍中,環保聯盟台東分會成員廖秋娥20年後仍站出來堅決反對台東焚化爐。他說,台東地廣人稀沒有使用焚化爐的必要,只要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垃圾減量,並新設掩埋場就可以解決垃圾問題。
20年來堅決反對台東焚化爐的,還有在都蘭經營生態農場的徐蘭香,為了留給下一代健康環境,20年前他帶著女兒站出來反對焚化爐,如今則帶著孫子走上街頭抗議,遊行過程中也積極向圍觀的民眾宣導反焚化爐的原因,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守護台東環境的行列。
除了反焚化爐班底,這次遊行也有生力軍,台東專科學校建築科老師李宜純是其中之一。他批評,台東焚化爐蓋在海邊是選址錯誤,當海風一吹來,污染會往台東市區飄散,雖然有空污防治技術,但仍無法完全防止所有的細懸浮微粒污染。他認為,現今再利用技術成熟,應以資源回收取代焚化垃圾。
環團憂焚化爐污染台東淨土 擋了20年仍難敵重啟
1997年台東縣政府提出焚化爐興建計畫,隨即引起環團抗議,質疑台東縣每日垃圾量僅約150噸,焚化廠的設計量卻高達每日300噸,啟用焚化爐不僅經濟效益不彰,更可能會代燒外縣市垃圾,污染台東珍貴的好山好水好空氣。
2002年11月14日,時任台東市長的賴坤成發起千人遊行反對焚化廠,順利擋下台東焚化爐。然而,台東焚化爐今年2月重啟運轉。台東縣政府表示,由於既有掩埋場飽和,外縣市也不願繼續代燒垃圾,必須重啟焚化廠。
縣府承諾不收受外縣市廢棄物,若進廠垃圾量不足,就會啟動降載運轉,也會嚴格把關空污排放,台東焚化廠目前已處理約1.1萬噸廢棄物。
時隔20年,賴坤成再度擔任台東反焚化爐聯盟召集人。他表示,台東縣府為了這座焚化爐已經賠了25億,重啟後要付出的代價更高。自己20年前擔任台東市長時,透過推廣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大幅減少台東市一半的廢棄物。要解決垃圾問題有很多方法,而非只是便宜行事、重啟焚化爐。
垃圾越多,編列的處理經費就越多 方儉控縣府無心推減量
參與環境運動多年的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也在遊行隊伍中,他批評,1990年代至今,台灣的廢棄物處理已淪為官商勾結的小金庫,焚化廠背後的貪污腐敗問題盤根錯節、弊案叢生,只要垃圾越多,能夠編列的處理經費就越多,導致政府根本無心推動垃圾減量。
長期關注廢棄物問題的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也說,台東焚化爐啟用前,原先規劃設置廚餘處理廠,後來卻不了了之,為了滿足焚化爐處理量,就得不斷製造垃圾。
他指出,日本上勝町原本也有焚化爐,但在當地居民積極推動垃圾減量後,資源回收率從40%提高到100%,成為全球聞名的零廢棄小鎮,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積極減少垃圾,就不需要啟用焚化爐。
謝和霖也提到,焚化爐排放的空氣污染中含有戴奧辛與重金屬,兩者無法即時監測,只能透過人工採樣再進行測量,且每次僅採樣約六小時就能符合監測標準,但實際排放量往往是這六小時的監測數據的30到50倍以上。
台東縣環保局則回應,台東焚化廠是依照環保署「廢棄物焚化爐戴奧辛管制及排放標準」規定檢測戴奧辛,並於環評中時主動加嚴標準,已較現行法規標準再削減一半。
反焚化爐遊行人數銳減 藍綠兩黨候選人皆未現身
跟20年前千人反焚化爐遊行抗議的盛況相比,今年遊行只有近百人站出來,頂著豔陽走完兩小時、6公里的路線,最終和平落幕。除台東縣長參選人陳長宏、縣議員參選人林冠任、陳允萍等人到場簽名聲援外,藍綠兩黨候選人都未現身,台東縣府也未派員出面接受陳情。
台東焚化爐爭議超過20年,每次選舉都成為攻防必考題,前縣長徐慶元競選時曾宣示停建,當選後卻改口縣府無力賠款而續建完工;前縣長黃健庭宣示任內不啟用焚化爐,最終賠款19.6億買回焚化爐;現任縣長饒慶鈴當年競選時曾表態不啟用焚化爐,結果上任後編列4.7億預算重啟焚化爐,今年正式重啟運轉。即便目前已有幾位候選人承諾反對焚化爐,上任後能否實踐其政見,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