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甫落幕,執政黨選情失利,不僅失守北台灣,新竹、基隆等縣市也交棒失敗。本屆投票率低迷的情況也備受討論,但選情雖冷,環境議題仍在夾縫裡找到出路。
基隆四接因涉及城市發展重點基隆港,成為選民關注的焦點。而在廢棄物處理問題上,則不分藍綠皆退回到20年前的「焚化為主」思維。
六都首長當選人 環境表態有沒有
六都首長當選人中,首都圈北北基桃都由國民黨拿下,民進黨則保住台南及高雄。全台22縣市除嘉義市延期選舉外,國民黨贏得13縣市、民眾黨攻下一縣市,民進黨僅守住五縣市。
綜觀六都未來首長的環境政見,皆強調低碳交通及城市淨零。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表示,將成立「雙北公共運輸委員會」,擴大200公里自行車專用與友善人行道路網,並提出設置都會淨零示範區,將2030年減碳目標訂為50%。連任成功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則是目標在四年內將大眾運輸比例提高至四成,過去也曾在任內發布淨零白皮書。
桃園市長當選人張善政提出將1280月票納入台鐵、客運、機捷,並允諾桃園會申請加入脫煤者聯盟(PPCA)。順利連任的台中市長盧秀燕,選前也有簽署空污治理承諾書,將在2023年達汽電共生、全面脫煤,2029年無煤中火,且台中市也將於明(2023)年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制。
除了交通與城市淨零,同樣成功連任的台南市長黃偉哲,也將重點放在排水整治率、推動友善耕作與環境給付上,並提出廢棄物源頭減量,力拚將資源回收率提升至七成。高雄市長陳其邁則著眼產業面,規劃成立碳權交易平台,輔導農漁民增加農業、海洋、森林碳匯,並喊出2025年無煤高雄。
環境議題看縣市:基隆四接、台中空污
基隆協和電廠改建及設置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四接)計畫,因填海造陸不斷引發爭議。基隆市長當選人謝國樑,在選前就曾簽署民團「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的「拒絕四接填海造陸」承諾書,也說過會「以最高標準審查四接」。
在環保團體頻頻抗議的同時,現任基隆市議員、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成員王醒之分析,四接議題之所以在此次選情發酵,是因今年7月環評中有基隆港航港界各商業同業團體出面發聲,加上基隆市長期以來跟基隆港「唇齒相依」,因而喚起市民關注。
王醒之指出,蔡適應是唯一拒絕回覆四接承諾書的候選人,顯示基隆市近年投票趨勢已從傳統藍綠二元政治,過渡向「議題政治」發展。他分析,蔡適應雖落選仍具立委身份,若一年後的總統大選,四接公投仍無定論,勢必又將成為基隆選舉的重要議題。
由於「基隆護海公投」還沒獲得市府明確准駁,王醒之也預告行動小組將在謝國樑上任前要求表態。
台中長期空品不佳,空污議題自然成選舉攻防戰,而盧秀燕在成功連任後,勢必得持續面對空污治理挑戰。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指出,過去空污政策多集中於汰換老舊鍋爐及煤改氣,但台中海線污染並未因此解決。他建議,針對中龍鋼鐵、台中港貨車進出等污染源,仍需要進一步推動空氣品質維護區,才能降低柴油車的空氣污染。
垃圾處理不分藍綠 「焚化為主」政見倒退20年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觀察,許多地方首長希望透過新焚化技術解決廢棄物問題,並達到「由廢轉能」效果,卻使垃圾管理政策退回到20年前的「焚化為主」。
像是國民黨籍楊文科、饒慶鈴連任成功的新竹縣、台東縣,都將廢棄物處理寄望在焚化爐上。台東縣啟用塵封20年的台東焚化爐,新竹縣已動工的竹北焚化爐則將引進「高效能熱處理技術」。
另外,澎湖垃圾長期仰賴本島,此次當選的民進黨籍陳光復,也提出應加蓋焚化爐解決垃圾問題。南投則是繼林明溱之後,也將由同為國民黨的許淑華執政,並繼續推動以汽化方式處理垃圾的「智慧恆溫加熱裂解裝置」技術。
他指出,目前北高仍有不少焚化餘裕量,廢棄物依然可透過跨區合作解決。此外,焚化處理量能已飽和的縣市,也還有很大的減量空間。而對於台中市明年將實施的「垃圾費隨袋徵收」,謝和霖予以肯定,認為是符合公平正義的方法。台中石岡已長期試行,未來或許能突破集合住宅及都會區,慢慢擴大到各區。
他總結,地方首長常為討好選民,不願調漲垃圾費,但若要突破回收率瓶頸、降低垃圾量,還是得讓垃圾費更透明,並依施政需求調整費用。
我國首次修憲複決公投 「18歲公民權」推動失敗
「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公投,同意票雖佔多數,但因不達法定門檻,支持團體「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宣布此次推動修憲失敗。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也發布聲明強調,現今的青年世代將在10年、20年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但在政治權利上卻相對薄弱,公民權年齡下修才能讓未來世代的議題受到重視,更讓青年能夠直接參與政治,為自己的世代發聲。
※ 正確選舉結果,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