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
新北再生料環保兩用袋 回收塑膠至少佔五成
新北市繼推出兼具購物袋及專用垃圾袋功能「環保兩用袋」,26日宣布再推進化版的環保標章認證「再生料環保兩用袋」,原料中50%以上比例使用國內產出的回收塑膠,並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標章認證,袋身印有「一片樹葉包裹著純淨、不受污染的地球」圖示,象徵「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環保理念。(工商時報報導)
雲林首座儲能廠正式商轉 可儲存5百萬瓦太陽能電力
雲林縣日照充足,光電量能全台第三,但缺乏儲能設備,華國飯店跨足能源事業,在雲林設立首座儲能廠,設備容量高達5MW,今天正式商轉,縣長張麗善等人參加啟用儀式;此外,華國能源已布局興建雲林儲能二廠,容量同為5MW,明年底前可完工。(聯合報報導)
中油林園廠製程異常燃燒塔冒黑煙 高市環保局開罰
中油林園廠新三輕工場今天上午5時多因三輕組裂解低溫程序(M33)內的壓縮機(C-1501)訊號異常,啟動安全連鎖機制,氣體排放至廢氣燃燒塔,冒出明顯火光與黑煙。高市環保局依違反空污法逕行告發,最高可處500萬元罰鍰。環保局指出,中油林園廠今年度迄今,共已有七件違反空污法相關規定,裁罰金額達325萬元。(中央社報導)
桃市野鳥學會公布救援成果 不當餵食二次傷害案件增
桃園市野鳥學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公布截至上月的救援成果,共有1587隻動物,野放成功率33.4%,獸醫康主霖表示,鳥類因不當餵食造成的二次傷害有上升趨勢,呼籲民眾動物負傷需要的是醫療而非餵食,尊重野生動物,也是自身素質展現。(自由時報報導)
澎湖海域具潛力 官學推動海洋藍碳示範園區
澎湖海域水質,適合極具潛力的大型海藻養殖,來固碳及推廣藍碳,澎湖縣政府與國立中山大學將合作推動成為海洋藍碳示範園區。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院長洪慶章表示,澎湖的海域、水質非常適合養殖有潛力的大型海藻來固碳及推廣藍碳。澎湖縣長陳光復則表示,對於開發藍碳示範區,樂見其成,盼藉養殖大型海藻來固碳,未來更可利用碳權交易增加縣庫收入,有助澎湖經濟、財政、社福推展,兼顧愛護地球及漁民經濟收益。(中央社報導)
南韓今年前11月核電交易電量占比逾三成 創7年新高
《韓聯社》報導,南韓今年前11個月的核電站交易電量佔總交易量比重擴大逾30%,創下7年以來新高紀錄。對於核電交易電量佔比增加,有分析認為,與南韓政府早前為應對今年夏冬用電高峰季,提高核電站的利用率有關。報導也預料,隨著韓光核電站4號機組重啟、韓光1號機組和新古里2號機組完成維修後重新投用,南韓核電站發電量將進一步擴大。(自由時報報導)
菲律賓耶誕假期水災 逾4萬人被迫撤離
《法新社》報導,菲律賓民防官員今天表示,菲律賓的耶誕節水災已迫使近4萬6000人撤離家園。官員指出,季節性豪雨淹沒了菲南的民答那峨(Mindanao)地區,造成2人死亡、9人下落不明。
耶誕節假期以來,菲國中部和南部就遭受惡劣天候影響。每年這個時期都有數百萬人,會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菲律賓名列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之一。科學家警告,隨著世界日益暖化,暴風雨的威力正變得越來越強大。(央廣報導)
白色污染累積 地中海海床20年內微塑膠濃度增加2倍
西班牙與丹麥的科學家研究發現,自2000年以來,微塑膠在地中海海底的濃度增加兩倍。科學家發現,微塑膠一旦沉到海床,就不太會再移動了,沒有退化也可能因為缺乏海浪拍打侵蝕、氧氣或日照。研究作者齊維里(Patrizia Ziveri)表示,微塑膠之所以會破碎,主要因為在海灘受海浪拍打,或是在海面漂浮或在水柱中打滾。(科技新報報導)
柬埔寨瀕危淡水豚連3死 保育團體籲查非法捕魚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天表示,柬埔寨近期有3頭健康的瀕危淡水豚伊洛瓦底江豚在間隔短短不到10天內死亡,最新死亡的這頭伊豚據信是遭到一條違法釣線纏住而死,顯示當地保育情況令人擔憂,有必要在棲地緊急強化執法。
根據1997年首次普查,柬埔寨境內估計共有約200頭伊豚;但到了2020年,數量估計已減少至89頭。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說法,當地今年又有11頭伊豚死亡,使得3年來累計死亡數量達29頭。(中央社報導)
巴基斯坦大城拉合爾霧霾嚴重 單車客倡議拋棄汽車
巴基斯坦第2大城拉合爾霧霾令人窒息,單車客忍受著達到危險程度的空污、汽車駕駛的欺凌以及社會污名,用實際行動倡議不開車,改採對環境友善的交通方式。然而,鼓勵民眾接受環境友善交通方式是一項艱巨挑戰,這群人通常得靠警方護駕才能在沒有專用自行車道的拉合爾(Lahore)巿區維護自身安全。
拉合爾一直是污染最嚴重的全球大城巿之一,由於空污嚴重,法院11月在裁定中強制當局週五和週六停課。過去幾年霧霾日益嚴重,對健康造成可怕影響,這樣的認知讓民眾對當局施加壓力,要求採行措施因應相關問題。(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