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塞車」成地方特色 桃竹竹首長要合作綠運輸減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當「塞車」成地方特色 桃竹竹首長要合作綠運輸減碳

2023年04月1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與《天下雜誌》今(11日)舉辦淨零論壇,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強調台灣要發展綠色運具為主的交通策略,中央會持續協助各縣市推動大眾運輸,也會盤點運具電動化與智慧化的資源。桃園市、新竹縣市三名正副首長則以當地塞車日常談地方運輸困境,呼籲交通政策必須因地制宜。


為了達成交通部門淨零排放,SMAT理事長邱俊榮建議,台灣有1400萬輛機車,應加速推動機車電動化。資料照:SMAT提供

行政院副院長:台灣宜發展綠運輸 強化電動車友善環境

台灣目標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國發會去年3月公布淨零路徑,電動運具化為主要戰略之一。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與《天下雜誌》今日共同舉辦「未來城市、淨零轉動」台灣城市淨零治理論壇。SMAT理事長邱俊榮表示,「機車王國」台灣有1400萬輛機車,呼籲加速電動機車的政策目標,希望2030年將電動機車年度市售比例提升至50%。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依國際能源總署(IEA)的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2050年「電能」將成為交通運輸主要動力來源。台灣機車密度名列世界前茅,必須解決機車排放問題,發展綠色運具為主的運輸策略。台灣有完整ICT生態系,可結合物聯網等科技,使電動化與智慧化並行。

鄭文燦強調,將持續打造電動車的綠能基礎建設,如建築物充電樁規範,以及公有停車場或購物中心充電等友善環境。而大眾運輸部分,鄭文燦指出,全台22個縣市中已有20個參與公共運輸月票方案,中央都會給予補貼,也會繼續評估最後一哩路如何銜接。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台灣可雙管齊下推動車輛電動化與智慧化,中央會持續盤點可投入的資源。攝影:李蘇竣

大眾運輸難推動 桃竹塞車成為日常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直言,桃園的地方特色不是什麼觀光景點,而是「塞車」。經統計,桃園每日通勤人次高達320萬人次,其中約75%使用私人機動運具(汽、機車),不僅造成塞車,也使碳排量不斷攀升。建議未來從上位國土計畫納入減碳規劃,如工業區開發配合人口推估,預先布置好學校、大眾運輸等生活機能,並計算10年後碳排,再反向調整,減少民眾生活、通勤產生的碳排放,避免類似問題再上演。

新竹市長高虹安、新竹縣長楊文科也接續表示塞車已是跨地域問題,桃竹竹縣市需跳脫執政黨攜手合作。高虹安表示,大眾運輸是「新竹的痛」,因民眾長期沒有使用習慣,業者缺乏收入來源,不僅車型老舊,班次、路線也不齊全,就算中央部分補助新購電動公車,仍是一筆巨額支出。若國發會規劃2030年公車電動化,針對都會區以外的地方,必須要因地制宜調整政策。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與《天下雜誌》今(11日)共同舉辦「未來城市 淨零轉動」-台灣城市淨零治理論壇。照片來源:SMAT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