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聲明】反對日本政府商業捕鯨增列長須鯨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聯合聲明】反對日本政府商業捕鯨增列長須鯨

2024年05月27日
聲明團體:好好愛牠協會等團體

日本政府在5月9日宣布,為傳承飲食文化,擬捕長須鯨(fin whale)ナガスクジラ(ながすくじら)。日本政府將依據《漁業法》第11條第5項「特定水産資源ごとの漁獲可能量の都道府県及び大臣管理区分への配分の基準」,於「資源管理基本方針」別紙2-42增列長須鯨為商業捕鯨的品種。

目前正在募集公眾意見,預計在6月5日截止收件,交付水產政策審議會,最快7月做出決定。針對日本捕鯨文化遭到國際批評,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則表示,傳承日本傳統飲食文化相當重要。

反對日本政府商業捕鯨增列長須鯨

反對日本政府商業捕鯨增列長須鯨。

一、日本捕鯨現況

日本自2019年退出國際捕鯨協會(IWC)後,已恢復捕鯨,獵捕較小的小須鯨、布氏鯨和塞鯨,這3種鯨魚的獵捕和混獲上限總和為379隻,2022年共捕270隻,2023年為294隻。

二、日本商業捕鯨增列長須鯨的理由

  1. 傳承日本傳統飲食文化。
  2. 鯨魚是重要的食物資源,應該以科學為基礎進行永續利用。
  3. 認為北太平洋有足夠的長須鯨族群,因此訂定將長須鯨列入捕撈對象的政策。與先前被允許捕撈的鯨魚一樣,捕撈限額將透過由IWC認證的方法計算,2019年開始捕撈區域僅限日本領海和專屬經濟區(EEZ)。

三、對於日本政府增捕長須鯨理由的反駁

日本民眾現在已有鯨肉可吃,站在動物保護與生態保育的立場,實無增列長須鯨的正當性、迫切性及必要性,說明如下。

【日本政府理由1】傳承日本傳統飲食文化

我們提出的反駁
日本自繩紋時代起,也有吃犬貓的文化,現在雖沒有明文禁止,但日本政府不會以傳承之名公開鼓吹吃狗肉,顯示利用動物的傳統會因為時代和觀念而可以改變。反觀日本自2019年退出國際捕鯨協會(IWC)後,已恢復捕捉布氏鯨、小須鯨、塞鯨三種鯨魚,現在卻還要加入地球上第2大哺乳動物長須鯨,並無正當性。

根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調查,將近九成日本民眾未曾購買過鯨肉。根據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則統計,日本鯨肉的消費量從1960年代高峰期的23萬噸,自1970年代起大幅下跌,至2012年的3000噸,日本人均每日鯨肉消費量僅為0.1克,攝取量遠低於其他肉類。日本國內食用鯨肉需求的民眾已有足夠鯨肉可吃,並且有從其他捕鯨國家例如挪威和冰島進口鯨肉的紀錄,顯示政府也有冷凍鯨肉可滿足需求,實無增列長須鯨為商業捕鯨項目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日本政府理由2】鯨魚是重要的食物資源,應該以科學為基礎進行永續利用

我們提出的反駁
鯨魚不是魚,是高等智慧的海洋哺乳類動物。過往有許多研究發現鯨魚會在海中「唱歌」,有科學家發現牠們體內演化成特殊發聲結構「語音盒」(voice box),將空氣吹過這些「語音盒」發出聲音,用來溝通,這也正是我們所聽見的美妙歌聲。

除此之外,鯨魚更具有固碳與緩解氣候危機功能,或許在有食用鯨肉習慣的日本人的眼中牠是肉,但若要提到牠的永續利用,牠活著的存在價值遠超過僅只是滿足人類口腹之慾的價值。

人類的碳足跡威脅著地球的生態系統,而每條大鯨平均保存33噸二氧化碳,並將這些碳存放數百年之久,一條鯨魚可抵幾千棵樹。牠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封存碳,幫助減少化石燃料每年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為地球降溫。從大氣中捕獲更多的碳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全球鯨魚數量。

再者,鯨魚的存在有助於浮游植物生長,處理了地球上約40%的二氧化碳,是亞馬遜雨林處理能力的四倍。如果把一頭鯨魚一生所吸收的碳的價值,以及更好的漁業和生態旅遊等其他好處,平均一頭巨鯨的價值超過200萬美元。

日本是世界第5大排碳國,去年COP28在杜拜舉行的氣候峰會,還因刻意延長火力發電廠的壽命,被國際環保團體頒發了,象徵減碳不力的「化石獎」。對此,日本不是更應正視鯨魚的捕碳能力?與拯救捕鯨業比起來,拯救鯨魚成本更低、收穫更多。

【日本政府理由3】北太平洋有足夠的長須鯨族群

我們提出的反駁
足夠數量如何定義?在1905-1976年間,南半球有72萬5000隻長須鯨因商業捕鯨喪命,目前IUCN公布的全球長須鯨族群量為10萬隻,屬於易危物種。而瀕危的藍鯨數量估計在1萬5000隻到5000隻之間,19世紀商業捕鯨前,藍鯨的族群量估計超過30萬隻。

長須鯨要3-4年才生一隻寶寶,平均一個世代為25年,因此牠們的復育時程緩慢。此外,捕鯨本身的殘忍遠超過動物屠宰標準的極限,冰島曾有報告指出被捕的長須鯨中有將近40% 在死前痛苦掙扎了大約11分半鐘,另外兩頭則掙扎了一個多小時,還有一隻長須鯨中了捕鯨砲後長達兩個小時才死亡,最久的竟達5小時。即便有人道捕鯨的相關研究,但是對體型更大的長須鯨操作上相對困難,現場動物福祉程度堪慮。

鯨魚生存己面對諸多威脅,包括船舶撞擊、漁網纏繞、海洋塑膠廢棄物和噪音,保育都來不及了,實不應再增加獵捕,尤其長須鯨的體型僅次於最大的藍鯨。

捕獲一條長須鯨,捕鯨業者具體所獲商業利益為何尚不得而知,然而,少了一條長須鯨,全球將立即損失一個可緩解氣候危機、天然固碳的重要生態系統。因此,站在動物保護與環境保護的立場,我們反對日本政府商業捕鯨增列長須鯨,願日本政府停止擅自擴張商業捕鯨之不合理行徑,不增列長須鯨,以維護台日友好之情,與自身良好國際形象。

發起團體

好好愛牠協會

聯合聲明團體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鳥語獸躍、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海湧工作室、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鯨豚退休會、イルカ&クジラ・アクション・ネットワーク(日本鯨豚保育組織IKAN)、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大動物權利發展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公民基金會、社團法人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樹人會…(陸續更新中)

 

參考資料

  1. 日本2022-2023捕鯨數量
  2. The NZ Herald(2024年5月10日),Japan proposes expanding commercial whaling to fin whales, a larger species than the 3 allowed now
  3. 環境資訊中心(2019年10月2日),一條鯨魚抵幾千棵樹 緩解暖化天然神器 「護鯨就是固碳」
  4. 環境資訊中心(2022年3月7日),漁具纏繞是最致命危機 國際團隊繪製全球鯨魚遷徙地圖 籲加強合作護鯨
  5. 動物友善網(2020年2月4日),為動物爭取福祉 史上頭一回 日本國會成立超黨派議員聯盟
  6. BBC中文網(2021年3月15日),鯨魚如何幫助我們的地球降溫
  7. 優活健康網(2018年6月29日),日本鯨魚肉美食?當心水銀致急性中毒
  8. 民視新聞(2023年12月4日),碳排量全球第5高 日本第4度拿下減碳不力「化石獎」 
  9. 公視(2024年2月22日),找到神秘「黑盒子」 科學家解開鯨魚歌唱之謎 
  10. 中央社(2024年7月8日),長鬚鯨再現南極覓食地 數十年來頭一遭
  11. Cooke, J.G.(2018). Balaenoptera physal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8: e.T2478A50349982.DOI: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8-2.RLTS.T2478A50349982.en
  12. 公視新聞實驗室(2019年7月11日),為什麼日本要捕鯨?五個關於日本捕鯨的事實
  13. 衛報(2023年5月8日),Whales take up to two hours to die after being harpooned, Icelandic report finds
  14. International Marine Mammal Project (2018年10月22日),The Truth about Whaling
  15. 日本外務省(2024年2月16日),Japan and the Management of Whales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論壇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環境資訊中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