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經濟從減碳做起!-總統候選人減碳大考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拼經濟從減碳做起!-總統候選人減碳大考驗

2008年03月17日
本報2008年3月17日,廖靜蕙綜合報導

1996年開始,台塑六輕進駐雲林麥寮台灣二氧化碳每人每年排放量增加的速度在全世界數一數二,工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超過50%以上。光是台塑企業就佔了27%,若是大煉鋼廠開發案通過,預計會上升6%。雖然國人逐漸重視減碳的必要性,但減碳常淪為只要種樹就夠了。以種樹吸收二氧化碳的能量計算,光是吸收台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須使用台灣九分之一的面積種樹。台灣有這麼多土地可以種樹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台灣立足世界舞台的必要條件,兩組總統候選人準備好了嗎?

減碳目標比一比 不見任期內作為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施純榮從兩組候選人看不見具體的承諾,馬提2016-2020年二氧化碳排量回到2008年的標準,而謝訂的目標更遠:2025-2050年回到2005年碳排放量。即使兩組候選人任一當選並且連任,2016年也下台了。

而2008年的碳排放標準則充滿變數,台塑大煉鋼廠正進行審議,若此案通過,台灣碳排放的標準又將節節上升。

台大大氣系徐光蓉教授認為從政策看來兩組候選人二氧化碳排放差異不大,和國際標準有一段很大的距離。她認為,假如我們已經過重了,不應該還在增重,兩年後才來減肥。而應訂定目標,2012年回到2006年的標準,2016年回到2000年。

徐光蓉舉德國為例,現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少20%,2020年還要少掉1990的40%,2050年少1990年的80%;除了節能,並且利用光、電、風分解為水產生氫儲存起來當汽車的動能。另外,冰島則因為地熱和水力,制定目標2050成為全球零污染的國家。

施純榮認為台灣有能力降低碳排放,端看政府如何面對台電以及產業界的反彈(台灣電價比世界其他國家低),以及開發再生能源成本高,提高電價民眾接受的程度。然而兩陣營都不願面對這些現象,謝陣營花了很多篇幅論述,但目標訂了就必須要能夠接受民眾的監督。

減碳與產業並行,錯不了

台中火力發電廠環境議題並不一定和經濟利益衝突,徐光蓉舉美國牛肉不能進口到歐洲的例子,因為美國牛肉注射成長賀爾蒙,影響消費民眾的健康,歐盟因此禁止進口,證明以環境立場出發,也可以保護自己的產業。謝主張綠色財政、總量管制排放權交易,徐光蓉建議要設計讓總量不再增加,增加要想辦法從哪裡減少。例如,要蓋八輕就要關掉五輕,必須有決心貫徹政策。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提到日本、歐盟已有「課碳關稅」,沒有合乎減碳標準的國家進口的商品皆將課以重税。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仍受國際公約規範。而《京都議定書》於2012年到期後,傾向於制定貿易制裁的罰責。

歐盟規定電子產品不能有毒且任何質材必須要能回收,2005年至2006年台灣最清楚此規範的經濟部,輔導廠商康柏以及英特爾都已合乎此標準,但下游廠商也要能配合。若台灣有一天使用能源,超過二氧化碳排放標準,所有產品都將面臨無法外銷的命運,對台灣將產生嚴重的經濟衝擊,施純榮認為兩組候選人應正視這個潛在危機。

施純榮提及世界潮流新思維,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不見得是不同的路,國外在考量經濟規模時,已能先考量資源條件的限制。看看《京都議定書》簽約國去年經濟成長的比例,就能了解這個道理。

要談經濟發展,就必須預防因未達減碳標準,而被課稅的貿易制裁;兩組候選人該好好地研擬減碳大業,不要再以發展經濟來逃避這門學分!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