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生命印象 自然短片徵件得主揭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拍出生命印象 自然短片徵件得主揭曉

2009年12月10日
本報2009年12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98年「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活動得獎名單出爐了!這項由林務局指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協辦的徵選活動,日前評審在參賽作品中共選出14件入圍。本月9日下午假台北青年志工中心舉辦頒獎分享會,會中揭曉親子組和大眾組佳作和前三名得主。大眾組陳建維以「隨光而上」獲得首獎,他說這是無尾鳳蝶飛來教導他的重要功課。而評審則籲請提高獎金,以增加優質影片參賽。

陪伴孩子發現世界驚喜

此次評審之一,教育電台「自然筆記」節目主持人及自然生態紀錄片編導范欽慧,引用瑞秋‧卡森的話說,一個人要持續對生命維持好奇心與想像力,必定要有一位大人陪伴了解世界的驚喜。現場即有兩位耐心陪伴孩子的「大人」帶隊參加這項短片徵選。三峽成福國小這次有兩位學生入選,黃欣怡和周嘉垣以校內的水草塘進行生態觀察,分別獲得第三名及佳作的成績。謝基煌老師在校內成立生態攝影社是讓孩子藉由生態觀察培養特出之處,並發掘孩子身上不同的能力。

台北市大同區日新國小則由顏如禎老師帶隊,本身即喜愛爬山的顏如禎,也鼓勵學生多接觸大自然。她舉班上養黃蛾的經驗,幼蟲肥肥的,起初有學生不敢看,但久而久之,居然就因習慣而不怕了。她也曾帶學生參觀富陽公園,有別於一般熟悉的水泥花園,風貌更原始,學生回來寫著雖然不習慣,但知道裡面有很多生物滋生,也能接受了。以「羽化的獨角仙」參賽的黃紹華現就讀五年級,他從二年級開始養昆蟲,並且特別喜愛甲蟲。這次雖未入圍得獎,但老師說他非常認真地記錄觀察,很努力地交出作品,過程是一次很好的經驗。

珍貴片段 數位珍藏

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致詞時提到隨著網路時代的盛行,數位影像傳播力強,而民眾拍的影片自然不做作,一般人都喜愛。他說台灣是座美麗之島,存在珍貴的自然片段,民眾在野外旅行看到精采的畫面,拍攝下來,透過數位化保存,得以流傳。他說,台灣有限的自然資源,不斷遭開發追求經濟成長,如果愛大自然的人增加,就不會想開發。

協辦單位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理事長林葆琛則說,透過不同的展示方式、平台提供,可以讓更廣大民眾瞭解自然之美,親近自然,進而探索生命。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則以兩個小故事說明自然影像對社會的幫助。他提到朋友拍的罕見物種連結到大英博物館網站,經館方證實為新種、新屬,並且再也沒有人拍到,這段影片便成了寶貴的紀錄。

蝴蝶教導的功課

此次還有遠從台南來參加分享會的得獎者。以蝴蝶觀察紀錄獲得佳作的真理大學學生麥家豪,本身是資訊傳播系的學生,這次跟著曾文社區大學的影像紀錄班同學一起創作,並負責後製工作。他說本來對於蝴蝶並不了解,後製過程中,上網找資料並且請教這方面的專家,一點一滴累積蝴蝶的知識。

大眾組得獎作品「隨光而上」是陳建維從日常生活中偶然發現一群高飛的嬌客為創作起點。陳建維感謝這些飛到他窗前的無尾鳳蝶,幫他上了重要的一課。住在22樓,原來隨手種在窗台的白柚和檸檬,長出的葉子居然發現無尾鳳蝶的幼蟲。這麼強韌的生命卻因陳建維想讓這群嬌客飽食無虞,從花市買了金桔盆栽而死亡。陳建維由此體認到人類自以為是地想控制自然環境與生態,反而讓事情惡化。他從這個事件更堅信平等看待人類與萬物的關係。

自然影像仍為創作 觀點故事性都須具備

此次參加的作品來自社區大學或國中小集體送件居多,在表現上一致性較高,評審范欽慧期望看到多樣化的創作表現,並表示即使是曠日費時的單一物種自然觀察,仍應有敘事觀點,她認為以影像說故事、多元表現是創作的要素。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總監周志村則建議加入自己的創意和觀點,而不只是單純的教育宣導的短片。資深生態攝影家葉品妤則建議從生活週遭的觀察做起、規劃主題以及多元創意,可為作品加分。

「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目的在於希望提高社會大眾及學齡兒童與大自然的交流,以及關心生態體系,鼓勵運用影音器材紀錄與創作,培養生態保育概念,並促進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同時從不同視野欣賞多樣的自然生態。

已收錄上百部自然短片的「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在11月進行「自然生命印象」參賽短片網路人氣票選,獲得網友們最高票支持的作品是親子組黃振裕的「都市小遊俠-無尾鳳蝶」,大眾組的最佳人氣獎為萬韋琳的「自然生命印象-環境篇」。

在頒獎分享會上,評審與得獎者一致肯定短片徵選活動的教育功能與意義,評審范欽慧更期待主辦單位未來能將獎金規格提高,鼓勵更多人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在自然影音的數位化保存與推廣工作已經努力了七年,未來將繼續用更多元化的方式讓更多人接觸及參與。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