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09年台灣農村陣線舉辦之「夏耘草根調查系列文章」,由參與調查的「新竹二重埔組」成成員共同完成,完整的二重埔系列文章共有3篇,本文為系列的第3篇。
七、雜記
這份草根調查報告的資料整理已經在這裡告個段落,接下來的部份,是我在調查過程中的許多感觸與雜記。沒有連貫性,但是這樣的喃喃自語,也許可以讓讀者比較容易了解筆者的陳述脈絡與信念,更容易過濾筆者不應該加諸於報告的偏見或觀點。
(一)因果網絡:30 年限制遷建的影響
末了,我必須在這裡提及整個徵收區困境的因果網絡。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連結,難得會單獨發生,走入這網絡中的某個點,就會進入整個網絡的運作。要跳脫網絡,唯一的辦法事把網絡看清楚,然後謹慎的離開,不能再踩進任何一個環節。
政府以工業發展為優先的國家政策,長期以來內部殖民農村,不願意尊敬與了解農村、土地的真正價值,只當它是一個糧食製造公司,需要財源時的典當物品。這裡的土地會變賣,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政府在高科技產業的光環下,沒有認清工研院附近地區的竹東圳流域是一個少見、優良的農業區,當時旱田與水田,因為徵收價格引起爭議時,政府就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然而,草率的啟動區段徵收、限制遷建在先,這使得徵收區範圍內的居民對未來無法掌握,即使園區徵收失敗,但是無論如何,已經畫進去了,農地已經變更為甲種工業用地。
30 年夠讓一個小孩變成大人,限建讓房子無法翻修也不能加蓋。
原來的孩子長大了無法在原地成家立業。園區近在咫尺,那裡比較好討生活,居民當然鼓勵孩子進入園區,田!老早就註定沒有繼承者了。
老人走了,田地由後代持分,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換成金錢分發給大家。
而遍地尋找獵物的投資者,用甲種工業用地的價格來購買你的田,你怎麼辦?換我是我,也難保不賣地。
而誰來買地?當然不會有農民以工業用地的價格買地來當作農地,因此,農民從此失去土地。
工業用地一旦污染了,最終只有棄守,不會回到農村的型態,萬一沒有被污染,還保有青山綠水,擁有者也不會讓它降級回農地,那就是走向「經濟價值」更高的「建地」。
30年限制遷建,屋子老了破了,只能以鐵皮修補
(二)縣政府的依法行事
徵收的公告過程就像是這次八八風災,政府宣稱都做了行政流程當中的所有動作,但問題是災民沒有收到?理解了嗎?
「我們完全依法行事!」「我們的資料都公告在網站上啊!」聽到這樣的話,在對照風災縣市政府的官員說,我們都已經打電話請他們撤出了啊?打是打了,但是村長接到電話了嗎?
政府的依法行事還有呈現在網路上!現在台灣各級政府的官方網站都會貼上網路無障礙空間的標示。什麼是「網路無障礙空間(Web Accessibility)」,這是萬維網聯盟(World Wild Web Consortium, W3C)所提出的一個倡議(initiative),主張網路資源必須讓有殘缺(肢體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的人士也能順利的讀取,這樣作,當然也會惠及所有功能正常的民眾。
縣府依法行事,公告在網路上,但是一般民眾看得懂嗎?我們明明看到網站上有無障礙空間的標示,但是,怎麼就是看不懂也讀不懂!
網站讀取無障礙,技術無障礙,但是內容讀不懂,算不算障礙?正常的人看不懂網站內容,這是那方面的障礙?是讀者智障還是製作者偷懶?新竹縣政府都市計畫網站,充斥著繞口,術語的標題,到底那一筆才是在談我的家、我的田?還是我並不是應該到這個網站來的人?但是它明明是給民眾看的!
新竹縣都市計畫網,第二級網路無障礙空間標示
(三)外人與故鄉
朋友告訴問我,幹麼這麼熱衷一個跟自己沒有關係的地方的存廢?
我小時在大肚溪旁幫忙農務,溪水是黑的,抓到的魚有很重的藥水味。西瓜澆水要用挑的,五百棵,最遠的要挑上兩三個籃球場遠。大肚圳的水,也是混著台中市與彰化台化的廢水,當時還有大肚紙廠的廢水加味,想想還真懷念那些冒泡的水閘門漩渦。
有這種經驗對照,你在竹東大圳旁的土地耕作,你會覺得老天真的是厚待這裡的農民。水好、土好,從東北來的風,順著地勢往上吹,低低的籬笆就可以替數十米的田遮風。
過去的幾個月當中,我常在水圳的支道上閒逛、拍照,這麼好的田,一階一階,各階之間都有一條條的綠帶恆亙,水土保持沒有問題,水質也很好,遠比我老家更有資格當農田。我的家鄉的田受到破壞,我都心疼,難道這裡的人不怕失去故鄉?
為甚麼熱衷,因為這是朋友的故鄉,還是我一直回不了故鄉?管他,反正這種事情作的挺爽!
(四)功成名就,理當擁有
訪談的過程中,很多人問我,竹北不是已經有很多住宅區了,為甚麼這裡還要再作住宅區?我一時想不出理由,但是,想起了曾經經過徵收區再上去一點點的放翁清境別墅區,這裡好山好水,住戶水平(知識水平、收入水平)都很高。回來,我去網路找到放翁清境的廣告「功成名就,理應擁有的視野與生活...」,再看看著討論區的留言:
「七月份看過寶山水庫旁的放翁清境第三期,屬於四層樓的透天別墅,建坪80p,地坪約45p,夫妻倆對整體環境很滿意,建商給我們的報價是1330w(2008.7) ...(摘自Mobile01討論群組)」
我不禁產生了很刻薄的想法:「拿不出 1000 萬的人住在好所在,就是浪費土地價值!」
(五)開發的迷思
可以預見的未來 ...26,000 人要住進來,道路會很塞,通往科學園區方向的路都是修煉場!但是,更大的問題是 2,6000 那裡來?
這裡除了建設之外,難道 400 公頃的農地沒有機會成為一個供應附近車程 10 min 眾社區(人口超過 7000 人)的糧食蔬果直銷產區?
難道不能就現在的樣貌,作為一個休閒步道區?
這裡有九降風,少蟲害,很久以來,都是沒有使用農藥的大地 ...
這裡有馬場,有馴馬師,它以教授駛牛車,用牛犁田,會是一個少見的獸力農耕區 ... 騎馬巡田水 ...
還有詭異的專家幫忙模式──
「專家告訴我們,只要你們能夠拿出那些不希望徵收居民的清冊,把他們的地畫出來,人夠多,我就能幫忙。」
「土地所有權人意見」應該包含在「區段徵收報告書」是政府作業要做的,怎麼會自救會要提供?既然是專家,就應當知道政府要作,跟政府要才對。若是沒有作,應當督促政府去作,或者教民眾向政府施壓,怎麼會向民眾拿?
(六)下一步是什麼?
這400公頃的下一步在那裡呢?是等著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細部計畫」,我就告你!還是賭下一任縣長會不會放棄?還是,要繼續種地的,去登記,選配「客家農業休閒專用區」的地。但是沒有地的人呢?就任它徵收了?務農維生的,承租的地都已經不見了,換到的2~3 分地無法維生呀!
還是勁爆些,重新組織自救會,真正凝聚在地力量,與關懷農村的團體、媒體共同合作。共同思考這個百年聚落的未來藍圖,讓農業永續生態在這裡穩固扎根。開啟與投資的地主、縣府、附近社區對話、分享的大門。但是誰來組織?如何解決 30 年遺留下來問題,還有花下續數千萬調查與規劃設計費用?
其實,就膽量、用心、創意與投入的心力,我都非常佩服這些抗爭的領袖,儘管對於他們分裂的景況,處理彼此觀點差異與帶領群眾的方式無法完全認同,我仍然衷心期望,他們能夠透視大環境,珍惜時勢給的機會,以大氣度,重新攜手,能夠認清,保存四百公頃良田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農地的安全關係將來的糧食安全,優良農作區理應竭力保護,更何況是世代居住的家鄉;對於社會不當的價值觀,認為作擁好山好水是「功成名就」的高所得的人所應享有的,也應予以打破,難道務農的升斗小民,就不能作擁好山好水?
非常時期,需要大破大立的氣度,400公頃良田的存廢,就在這一刻,實在需要在地的鄉親開誠佈公,結合在一起,理性、強硬的向政府表達決心。
細部計畫土地使用計畫示意圖
後話
您已經知道了這塊地大致的故事了,
也許不怎麼精彩,
但是錯誤與過時的土地價值觀,
不洽當的抗爭方式,
這個百年聚落也許真的要劃上句號了。
這地豈真是不幸,
「離上帝如此的遙遠,而離園區如此的近?」
投資者暗自禱告,希望徵收案早日過關;
但是農民和捨不得地的無奈長者,
難道不也有權喊著:
「我們是種米、地瓜的農民,
30 年的不當限制遷建,
我們活下來了,我們拒絕消失!」
(本系列結束)
※本文原刊於小地方新聞網以及台灣農村陣線出版之《2009夏耘‧農村草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