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明顯向西方飲食結構靠近的大城市裏,近1/3的成年人體重超標,10個人中就有1個屬於肥胖。」
數千萬身材肥胖的中國人對這個世界而言意味著什麼?
這個問題直指中國消費者所面臨的一個主要的困境,那就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怎麼吃就怎麼吃這種新的消費方式在中國的快速蔓延。
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的政界及商界領導人都敦促中國的消費者,希望他們能夠取代已經過度消費的美國和西歐國家的居民來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問問麥當勞、星巴克、可口可樂公司、以及那些還指望中國消費者大把花錢的跨國公司吧。這些公司,還有那些依賴於他們的經濟體都需要中國消費者花錢,而且是越多越好。
然而,這麼做卻存在著負面影響。即便是中國人的消費達到了足以拯救世界經濟的程度,可是,想想吧,中國人吃下越來越多的垃圾食品,開車的人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到上海或巴黎度假等等,這一切的後果會是什麼。但是,中國人的體型變胖只不過是一個無法預見的負面影響而已。
刺激中國人擴大消費的推動力量,極其帶來的大大小小的影響,不論是區域性的還是全球性的,在中國城市裏都隨處可見。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對城市居民身材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在面對新湧現出來的無盡選擇時,卻選擇了暴飲暴食,他們選擇的或許是一條早早通往墳墓的道路。沒有哪種諷刺能比這一事實更好地反映出中國消費者所面臨的變化。
一直以來,食物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劃分中國人彼此之間的不同:以是否可以吃得起肉來劃分經濟階層,而以大米還是以麵食為主食則是區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標準。本土和國外的連鎖超市,還有便利連鎖店都加快了他們與國內市場、甚至是國際市場接軌的步伐。這不僅為全中國的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傳統食物,同時還帶來了更多的加工食品。
同樣,當速食店首次登陸中國的一些大城市時,他們只不過是人們偶爾光臨換換口味的地方。然而如今,隨著數千家肯德基、麥當勞、以及本土速食店在中國的城市裏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速食店在城裏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其結果就是,中國人攝入了更多的油、脂肪、鹽、糖含量都很高的食品。
隨著卡路里攝入量的增加,再加上久坐辦公室缺乏運動,以及騎車這種曾經的主要交通方式逐漸被取代,人們的腰圍也在增加。20年前,體型過胖的青少年在中國非常少見,而如今卻司空見慣。專門為小胖子們組織減肥夏令營的想法要放在20年前的話,也會被看做是荒謬絕倫。今天,卻鋪天蓋地的都是廣告。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在傳統觀念裏,小胖墩是健康的象徵,而且年代以及之前的那一輩人對饑荒都仍有記憶。
新的食物選擇,以及經濟的不均衡使傳統的以所食之物來定富貴的做法有了更加廣泛的含義,這其中就包括了是否罹患癌症、糖尿病等「生活方式所導致的疾病」。而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未來的10年裏,這些疾病將會奪去8000萬中國人的生命。
經濟不均衡對中國人的飲食結構造成的影響同樣也清楚地反映在中國人的身材上。比如,城市居民的蛋白質攝入量是相對貧困的農村居民的2倍。這些蛋白質攝入大部分是來自禽、蛋、蝦等。而蛋白質攝入的不同就導致了身高的差異。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要比農村居民高4.6釐米。這一差異也成為城鄉消費者間差距的象徵,甚至成為歧視農村人口的根源。
然而,這些飲食結構的變化中還包括了更多的脂肪攝入。在過去的10年裏,中國人患高血壓的數量增加了1/3。如今,18歲以上的人中有1/5的人受到高血壓症的困擾。在那些明顯向西方飲食結構靠近的大城市裏,近1/3的成年人體重超標,10個人中就有一個屬於肥胖。而城市兒童的趨勢則更加令人擔憂。90年代末,全國小兒肥胖症患者總數從4%增加到6%。然而,在城市地區,體重超過標準的城市兒童的比率則從15%上升到29%。
飲食無度還以另外 一些方式體現出來。在毛澤東時代,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根本沒有機會在奢侈的盛宴或其他類似的場合上大吃大喝,即便有,也只不過是在新年或結婚等特殊的場合而已。「剩菜」,甚至是「打包」的概念還不為人所知。如今,打包卻很普遍。然而,更普遍的卻是將剩菜丟掉。僅上海一座城市每天就會倒掉2000噸食物, 北京是1600噸。
儘管全國各地都遭受著水源短缺的困境。然而,浪費水的方式卻同樣層出不窮。舉一個眾所周知、令人髮指的例子,哈爾濱的一家啤酒廠在一場欠考慮的市場推廣活動中,在市中心的一個廣場上用90噸啤酒打造了一個噴泉。這一嘩眾取寵的舉動不僅需要18噸大麥和大米,還需要1800噸的純淨水。
食物浪費在中國的風俗中也根深蒂固。所不同的是,浪費食物以前是少數有錢人和有權人矯揉造作的表現,現在卻已經成了眾多雄心勃勃的中產階級地位提升的象徵。吳明正[音譯]是杭州一家出口公司的經理,他在一家四星級的飯店為一桌有業務往來的客人點了16道菜,而大多數人基本上沒怎麼碰這些菜。對此,吳明正解釋道:「如果沒有足夠的菜肴和酒水令客人們滿意,他們會認為我很吝嗇,這有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業務往來。」
這一場景每天無數次地在全國各地上演。根據在(華東地區)浙江省進行的一項調查,70%請客人去餐館就餐的人拒絕打包帶走剩下的飯菜。
政府官員時常想方設法抑制過度消費。例如:2008年,江蘇省的一位市政官員張新時[音譯]在他的部落格上批評道:「在食品和酒水方面,中國的消費者是最浪費的。」他補充到,中國應該模仿其他國家,精簡菜肴。
中國各地都有很多鋪張浪費的事例為張先生的結論提供了佐證。在東北的哈爾濱市,一位元記者估計這座城市的20,000家餐館每天丟棄的食物至少有 400噸。她不但發現每家飯館都在浪費食物,而且還發現飯館越高檔,浪費的食物就越多。在許多情況下,一半以上的食物都被浪費了,特別是在公款消費的情況下。總體來看,至少有1/5的飯菜沒有吃完。對此,浙江省政府作出回應,發起活動要求消費者摒棄「不科學、不文明」的消費習慣,例如:故意浪費食物、舉 辦過於奢華的婚宴等等。
然而,對於一個數百萬中國人突然間都觸手可及的古老的文化習俗而言,這種不疼不癢的寥寥幾個專項政策只能是收效甚微。
肥胖和浪費僅僅是中國消費者愈加無羈,並且愈加受到鼓勵的消費行為所帶來的眾多始料不及的後果中的兩個。而且,正如在世界其他地區被反復證明過的那 樣,新的消費文化不大可能被改變,它反而更有可能會帶來市場反應,從糖尿病藥物銷量的增加,到送餐服務的出現、再到減肥訓練營的流行。這都歸功於現代零售體系的引進。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怎樣,中國人都不大可能再失去盡情消費的機會了。
當然,沒有人要剝奪中國人享用麥當勞開心樂園餐、可樂、以及其他非中國消費者所享用的美食的權利。但是身處各地的每個人都需要思考一下中國人生活習慣中那些看起來細微的改變集中到一起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中國肯定也考慮了。但是,立法能夠成功地,並且是以足夠快的速度抵消這些影響嗎?
這一問題對於肥胖問題而言是如此,對於新的消費方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相關的很多其他問題而言同樣是如此。歸根結底就是:中國能否通過採納發達國家的消費習慣來拯救全球經濟,並且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不會給從中國人的身體狀況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存環境等方方面面帶來任何負面影響?如果這一矛盾在中國無 法解決,那麼印度、巴西等其他正在快速發展的消費市場又會有什麼不同呢?
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地區而言,中國所走過的道路就是他們將要踏上的旅途。
相關文章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2月24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