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徐仁修的〈千面怪客毛毛蟲〉 | 環境資訊中心
楊家旺

讀徐仁修的〈千面怪客毛毛蟲〉

2011年08月21日
作者:楊家旺

1997年3月號的《大地地理雜誌》,刊載了一篇徐仁修的文章,篇名〈千面怪客毛毛蟲〉。對於還未實際接觸昆蟲,還未開始觀察昆蟲的我來說,這些小生物帶給我的震撼是極為強烈的,我對這篇文章留下了印象的深刻。〈千面怪客毛毛蟲〉後來收錄於徐仁修的《動物記事》一書。我從架上抽出《動物記事》重溫徐仁修所拍攝的毛毛蟲照片與撰寫的文字。

關於篇名的「千面」二字,徐仁修在一張照片的文字說明這麼寫道:「燈蛾毛蟲把蛻下的頭殼留在頭上,如此經過四次蛻皮,成了五頭相疊的怪獸,與神話上的『千面』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我相信篇名的「千面」二字不只指向這隻「五頭怪蟲」,同時也指涉台灣數百蝶類與數千蛾類幼蟲所構成的千種面貌。

2010年11月27日,我也拍到了一隻多頭怪毛毛蟲,乍看是「三頭怪蟲」,但實際上讀者可以仔細觀察三顆明顯黑頭的右方,有一不明顯的琥珀色小頭,換言之,我拍到的勉強可稱為「四頭怪蟲」。《台灣蜘蛛觀察入門》一書的作者陳仁杰,曾拍攝到一張七頭怪毛毛蟲,這隻七頭怪毛毛蟲和徐仁修所拍攝到的五頭怪毛毛蟲是同一種類,可見,每一次蛻皮後留下的堅硬頭殼堆疊在頭上的特徵,可說是這種毛毛蟲的習性。

對昆蟲觀察家來說,毛毛蟲有千種面貌,萬般可愛。然而,對一般不認識不了解不觀察昆蟲的人來說,毛毛蟲似乎只有一種,即「哎噁」這一種。「哎噁」是許多人看見毛毛蟲或聽見毛毛蟲時所發出的聲音,一種自然而然,不經思考的自然發聲。不過,我相信只要願意放下成見,仔細觀察過幾種有趣、可愛、造型奇特的毛毛蟲後,肯定會有所改觀。徐仁修在這篇〈千面怪客毛毛蟲〉裏就寫道:「與毛蟲的接觸,讓我對牠們的求生辦法生起莫大的好奇與興趣。也從此開始,觀察各種形形色色的毛蟲,成為我在大自然觀察中重要的項目之一。」徐仁修發表這篇文章距離我撰寫這篇文章的此刻,已過了十四個年頭,這十四年裏,徐仁修肯定又在台灣山野,甚至婆羅洲的熱帶雨林,拍攝到更多更精彩更奇特的毛毛蟲,也許,他還可以寫出另一篇圖文更精彩的〈千面怪客毛毛蟲Ⅱ〉。

一些分享昆蟲觀察的演講場合裏,毛毛蟲可愛奇特的多樣面貌往往也是我演講內容的重要項目,特別是聽講對象裏有小朋友的時候,毛毛蟲更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一些大人對毛毛蟲的恐懼似乎已深刻到無法扭轉,小孩子卻不同,尤其是還沒被誤導毛毛蟲很可怕的小小孩更是值得先入為主地告訴他們說:「其實毛毛蟲是可愛的不得了的一種生物。」關於毛蟲的可愛與迷人與多樣性,幾乎是永遠也描述不完的題材,例如我曾寫過的就有〈被媽媽罰站的尺蠖〉、〈一隻像狗的毛毛蟲〉、〈完美擬態樹枝的毛毛蟲〉、〈難以親近的美麗〉、〈邀請毛毛蟲到手上來〉、〈別怕,我比毒蛇還溫柔〉。我想,這一份清單永遠都只是暫時的、不足的、可以繼續接續下去的,因為毛毛蟲的造型、行為、生活史,是如此精彩且多樣。

〈千面怪客毛毛蟲〉有一頁全幅照片,是一隻石牆蝶(Cyrestis thyodamas,網絲蛺蝶)的幼蟲,徐仁修說祂「看起來很像『妖怪』」。如果祂真的像妖怪,也肯定是一隻很可愛的妖怪,又或者,我覺得祂像小女孩紮起兩束辮子。有好幾種蝴蝶的幼蟲頭上都紮了兩束辮子,除了石牆蝶,再附上另三種供讀者參考,有黑樹蔭蝶(Melanitis phedima,森林暮眼蝶)、雌褐蔭蝶(Lethe chandica,曲紋黛眼蝶)和豹紋蝶(Timelaea albescens,白裳貓蛺蝶)。

當然,毛毛蟲有千般面孔、萬般姿態、百般可愛。建議讀者,不妨先翻閱徐仁修《動物記事》裏的〈千面怪客毛毛蟲〉。之後,無庸置疑,您可能會迷上毛毛蟲,進而決定走進野地去親身體驗看見毛毛蟲時的當下感動。也許,您會因此迷上自然觀察,或者成為一位昆蟲觀察家。也可能,您只單單愛戀毛蟲,成為單純而深入的毛毛蟲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