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到來了嗎?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到來了嗎?

2012年10月19日
摘錄自2012年10月18日人民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庫茲涅茨曲線」是由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提出的,說的是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隨著經濟增長呈先加大後減小的∩形。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格羅斯曼和克魯格等經濟學家把庫茲涅茨曲線的思想應用到環境品質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當中,於1995年提出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 根據這一假說,一方面,經濟增長意味著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既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又帶來更多的污染排放,因而對環境品質產生負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經濟增長通過清潔能源以及新技術的使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等,對環境質量產生正的技術進步效應和結構效應。

現實中,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過程也証明了這一規律。 然而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大國,東中西部發展很不平衡,城市與鄉村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很多地區已經完成大規模工業化,進入上中等收入的現代化和服務業大發展時期,而中西部很多地區尚處於工業化過程中甚至工業化前期。這就使大規模資源開發、大規模污染排放仍然難以完全避免。

綜合起來看,就東部地區而言,發展正在接近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而就全國情況看,還不能這樣說。因此,經濟增長與環境問題仍然是中國在相當長時期內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問題,政府和公眾對環境問題決不可有絲毫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