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前言:本篇文章寫於2012年,有鑑夏日戲水人潮多,為提醒大家戲水安全,經作者同意後轉載本文。
這篇文章早在2012年5月底寫完,當時看到觀音傳出莊家4口到海邊戲水,卻溺死的憾事,真是令人心痛。我猜想他們很可能是遇到了「離岸流」?所以重新回來檢視這篇待發表的文章,多加一些補充,以及新添「海水浴場」、「海邊戲水」、「衝浪」、「踏浪」等標籤。希望更多人能認識「離岸流」,以祈避免更多憾事發生。
上圖紅色箭頭標示處看起來是個戲水的好地方,其他地方都有浪,就是這一塊地方沒有。但其實不然,紅色箭頭標示處看起來較兩旁平靜無浪,正是因為那裏有「離岸流」。
「離岸流」是到海邊戲水時最大的安全威脅,全美每年約有一百人喪生於這種海流。顧名思義「離岸流」就是從海岸帶到海中的一種海流,所以到海邊戲水時應先觀察地形與海面狀況,若發現有類似上圖兩邊都是海浪,中間出現相對平靜無浪的區域,應該避免在該處戲水,盡量遠離。
若不幸被海流帶出外海時應如何應變呢?
首先就是不要慌張,要保冷靜。「離岸流」只會把人帶離海岸,不會把人捲到海底。吸足氣,人體就會漂浮了,基本的水母飄便能自救。
不要直接往岸上游,不要對抗海流。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典型的「離岸流」流速是每秒半公尺;快的可達每秒2.5公尺。會遇難的人大多是奮力地往岸上游,最後體力不敵「離岸流」。
如果遇上「離岸流」通常有幾個辦法:
- 如果游泳的能力不錯,試著往海流方向的兩側有白色浪的海域游。待脫離海流後,再往岸邊游上岸,或讓海浪把你推向岸上。也要考慮風向,如果有風,最好順著風的方向游。
- 就讓海流帶到外海之後,再順海流游回岸上。(如右圖)
- 若有救生員守護的海邊,就試著讓自己浮在水面上,並舉手向救生員求救。
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以下兩部影片,這影片介紹了「離岸流」的識別、特性、流向與自救法。
〈2013.6.14 補記〉
在 YouTube 上發現教育部關於「離岸流」的宣傳影片,影片使用國語,應較英語影片親和多了。
常見的「離岸流」是固定的在沙洲之間,持續時間也不一定,從幾分鐘到幾星期都有可能。「離岸流」可能突然出現,然後突然消失。「離岸流」最強的時候是退潮時,所以到海邊玩水一定要先查詢潮汐狀況,每一天漲、退潮各兩次,漲潮後是退潮,退潮後是漲潮,很規律,要查清楚時間。到達海邊下水前一定要先觀察海象。
查詢潮汐狀況(時間):中央氣象局潮汐預報
「離岸流」就像是海中的河流,「離岸流」的兩側是較淺沙(海底),「離岸流」會發生在較深狹長通向外海的地方。所以在岸上觀察到顏色較深,或相對較平靜的帶狀延伸到外海的區域,很可能就是「離岸流」的所在。
利用 Google 搜尋來加強自己的辨識能力
請利用 Google 搜尋,鍵入 「rip current」,然後選擇「圖片」,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許許多多「離岸流」的照片,多看一些照片,可以增加對「離岸流」的辨識能力。
〈2012.7.16 補記〉
淡水沙崙海灘傳出學生結伴到海邊戲水,有8人被浪捲走。我無從判斷是被何種浪或是「離岸流」 給帶到外海。但是從 Google Map 的衛星圖(下圖黃線區域)中,似乎可以發現到「離岸流」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