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巡岸】守護故鄉防風林 葉斯桂力抗風機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大巡岸】守護故鄉防風林 葉斯桂力抗風機

2013年08月05日
作者:詹嘉紋

炙熱七月天,下午三點左右的豔陽毫不留情,但桃園縣新屋鄉的永安漁港,仍可見三三兩兩遊客騎乘單車,前往「綠色隧道」尋找林蔭的撫慰。

永興村社區發展協會副總幹事葉斯桂,是當地反英華威風車的重要推手。永興社區發展協會的葉斯桂副總幹事開車來接,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講話無多贅述,直切重點。2008年,本業是修車師傅的他,在媒體不關注、無外界資源,也尚無FB社群平台的狀況下,成功串連、凝聚在地,讓桃園新屋鄉永興、永安及笨港沿海三村,得以阻擋外商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以下簡稱英華威)設置風機的計畫。

這是該公司在台灣發展風電以來首度受到反抗、放棄開發的案例,永興村的反「瘋」車經驗也像火炬般傳遞給北海岸三芝鄉(2011)、新屋鄉蚵間、深圳村(2012),以及目前正在抗爭中的的苗栗苑裡。

而這一切的開端,只是因為一個雞婆的「刁民」…

「刁民」湊巧發現,成捍衛家園開端

葉斯桂表示,當初英華威進駐永興村,就先安撫在地政治人物、有影響力的士紳,召開說明會也只找這些人去參加,村民們根本不知道村內即將要進行這麼龐大的建設。

某天,為了規劃社區的「綠活地圖」,他帶著兩位審查員,調查海岸邊紅樹林的位置。碰巧看見英華威載送大型機具鑽探,準備砍除紅樹林,設立機台。他趨前詢問卻得到模糊回應,對方不願告知施作項目,葉斯桂拿起隨身攜帶的DV進行蒐證,對方也拿起器材反攝。

而離開現場不到半小時,手機響起,竟是英華威公司的人!對方僅憑錄影影像,短短時間內就查出他的身分資料。

「這比情資單位還厲害!」葉斯桂說。到底是什麼樣的公司,有這等能耐?實在很「恐怖」!

正因如此,強化了他想了解對方底細的決心。於是,他開始著手「調查」。

攘外先安內

第一步:遍訪專家,資訊揭露

一打聽之下,發現對方可是家外國公司,全球都有他們開發、興建風場的痕跡。風機、風電是什麼?設置開發對環境、居民會有什麼影響?既然開發單位不說清楚,他就自己找答案。

先是拜訪專家學者,求證設立風機對環境、對人體的危害,中央大學的周錦宏教授、時任中興大學的陳輝財教授甚至派駐研究生調查、監測各項環境數據。

蒐集資料、瞭解風機的低頻噪音、擾人光影等負面影響後,他聚集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製作許多看板及文宣,趁著村裡進行宗族祭祀活動時進行宣傳,說明設立風機的潛在風險,包括:砍除阿公那輩種下的防風林,不但破壞環境,強風也可能傷害稻作;老祖宗的墳墓前都是風車在轉,對磁場、風水都不好等等,再加上「沒有防風林,鳥不下蛋,烏龜不上岸,人不來看。」這類簡單易上口的標語。鄉親來看、來關注、進一步開會瞭解後,還督促葉斯桂去找廠商來談判。

第二步:親身考察,不信廠商

而為了驗證英華威說詞真偽,他和反風車團隊的夥伴們分頭去已設立風機的地方進行訪調。

許多設立於台灣的風機與民宅距離超近,日夜運轉的低頻噪音和光影,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和健康。圖為台中地區離民宅很近的風機,攝影:宋竑廣。一開始地方居民以為他們是記者,都不願多談,但當他們表明是為了搞清楚風機對家鄉的威脅而來,馬上就說:「千萬嗯湯!賣齁伊拐、齁伊騙,KI了哩丟哉!阿那死欸攏嗯哉!」(千萬不要!別被拐、騙了,蓋了以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團隊記錄了許多居民對風機的血淚控訴,利用各種公開場合播放給自己的村民們看,而這些影像成為最好的說帖和證明。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摸索,醞釀、凝聚在地共識,永興村組成自救會,北上拜訪過所有相關的政府部門,也做好長期抗爭的準備。全村從老到小,都依照專長、需求做任務分組,動員力強大到外鄉遊子都回來支援。葉斯桂笑說:「鐵鍊、對講機都準備好了呢!」

而從當時(2009年)在永興村召開的「唐吉科德大戰風車公聽會」報導可清楚看到:不管是議員、村長、在地團體和與會村民,的確是齊聲反對英華威進駐,氣勢驚人。

葉斯桂認為,能夠成功串連地方的關鍵在於:團隊一開始即排除政治人物介入,先從號召民意開始,當揭露的資訊越多、越清楚,人民瞭解蓋風機影響程度後,反對意見逐漸累積,政治人物為了往後的生涯著想,自然以民意為依歸,砲口便一致對外了。

愛海的回憶  對自然肩負「使命」

而對於家鄉的愛和責任感,可說是奠基於海邊和自然生態環境。回憶過往,葉斯桂說:「可能是老天爺賜我這股傻勁吧,從小就喜歡親近自然。」

生於永興村,4歲時離開的他,雖然成長過程大部分時間都住在中壢,不過放假時還是常回故鄉,他喜歡到海邊逛逛,當時的新屋溪口,長滿了高大茂密的防風林,陽光都難以穿透。清澈的水質及豐富生態,小時候他常樂游其中,有時還捉些魚蝦回家加菜。

除了年少時的美好回憶,宗教信仰也是葉斯桂堅持捍衛自然的一大支柱,他在86~87年間認識了以崇尚自然、出乎對天地熱愛的「天地教」,當時導師對他的影響十分深刻,他對葉斯桂說:「你做靈性修養是坐不住的,你是行動派,有能力應該多多關照自然界的眾生。」因此,如何促進大眾去善待、尊重土地,即成了他的使命。

有了使命感,再加上不畏權勢、打死不退的客家硬頸精神,讓葉斯桂在捍衛家鄉土地、環境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雖也曾受黑白兩道夾擊威脅,但他卻秉持「為了家鄉,命都豁出去了」的精神持續努力。問他難道不怕、家人都不會反對、擔心?葉斯桂笑笑地說:「說完全不怕是騙人的,但我只告訴自己要更加小心(應對)。」

除此之外,在對抗英華威的過程中,求知慾旺盛、不服輸的葉斯桂去學了攝影、剪接及影像處理;而為社區發展,也學了電腦。問他為何那麼辛苦,他的理由是「不能當時代的文盲」。家中投影機、行動布幕等設備一應俱全,全都是為了能夠隨時播放與議題相關的資訊影片給鄉親看。

沿海三村 共推綠色休閒產業

台灣西岸的風場以桃園大園、觀音密度最高,共有39座,新竹也有約13座,然而,在桃園和新竹之間,還存在一小段沒有風機蹤影的開闊海景,那就是新屋鄉!

葉斯桂強調,雖然永興村等沿海村民曾扮演對抗風車的唐吉訶德,但這些反風機的行動,並不代表反對綠能。他十分憂心台灣的綠能因英華威的粗暴行徑而「受傷」,因此也積極向村民傳達正確觀念,若將來有更友善環境、有益在地的綠能政策,都值得支持、肯定,不能全盤否定。

如今,沿海的永興、永安、笨港三村,對於未來發展綠色休閒產業都有一定共識,積極維護海岸環境。葉斯桂拿出一張執勤表,指出目前大概有20~30位社區發展協會的幹部,會利用週末時間,巡訪、記錄庄頭海岸的狀況,他認為,「唯有在地覺醒,生態才有救!」

永興村的綠色生活地圖

另外,永興村也致力於社區總體營造,不但搭建具傳統客家村特色的茅草屋基地,將來準備籌辦無毒有機農夫市集,也規劃了深度小旅行,從認識珍貴藻礁生態,到體驗農村生活,一覽客家古厝風情等等,讓整個社區都成為能施行環境教育的場所的同時,也能創造在地經濟。

新搭建的茅草屋,未來要作為推廣無毒有機農業的據點。

桃園海岸整體狀況雖然不佳,但永興村已勇敢地跨出步伐,葉斯桂和社區團隊將繼續用心追尋足以永續傳承給後代子孫的發展方式,證明在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