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腳之一:放單的悲歌】淨土是這樣失去的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行腳之一:放單的悲歌】淨土是這樣失去的

1982年01月25日
作者:楊憲宏

近幾年,空氣、毒物污染逐漸威脅臺灣地區民眾的生活品質。大工廠排放廢氣,甚至毒物,已不是新聞。臺灣地區大部分的河川都發生魚貝類中毒死亡事件,沿海地區的重金屬污染危機日漸嚴重。這幾年甚至發生了不少顯著的災害,2年前,大社工業區排放氰酸引致中毒,前年夏,多氯聯苯造成中部地區近2000人中毒,去年底,台塑仁武直排出氯氣造成明顯而立即的公害。

這些災害無疑是工業進步所帶夾的副作用。過去20年來臺灣地區創造一個經濟奇蹟,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進步的代價」,更甚以為是「必需的罪惡」,事實果真如此嗎?本月初訪華的美國環境品管專家史威爾指出:「把污染之罪歸結工業、經濟進步的想法,毫無公道可言。事實上,反污染與經濟進步應是站在同一線上的事情。」他的說法並非毫無根據;華盛頓大學史學教授威廉斯羅伯,對三哩島核能廠事件做過一次歷史性的回顧,結論時他說:「所有污染的造成,歸根都是錯在人類,我們決不能毫不講理的把罪衍推給工業、機械、技術。」當然更不能「責怪」經濟進步了。

史威爾認為,經濟成長與反污染並無所謂「衝突」存在。換句話說,在今天臺灣地區不能沒有經濟的情況下,「反環境污染」的工作照樣可以做得漂漂亮亮。唯一的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這麼做。

去年11月中,兩位美國環境學家史卡貝里與伍德立應政府邀請訪華,本月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環境品管中心主任史威爾也應衛生署邀請來臺。從這兩件事看,當可了解,我國政府已有相當的決心做好「反環境污染」的工作。史威爾在接觸過我國有關單位後曾說過:「中華民國政府確實有做好「反污染」的誠意。」當然這是一條又長又崎嶇的路,因為臺灣地區受污染的程度已相當嚴重。有關單位勢必要面對許多被擱置多年的老問題。

「臺灣至少要花20年的時間,才能解決污染的困擾。」這是史威爾在南下新竹、高雄,巡迴訪視幾家大工廠之後,所做的估計。

臺灣地區步上工業化不過20幾年,卻要用幾乎相同的年數挽回「失去的淨土」,的確量教人著了驚訝的數字。事實上,20年恐怕是個保守估計,目前臺灣地區「登記有案」的工廠共 409393家。史威爾看過的不過是少數比較上軌道的工廠。再加上臺灣地區地下工廠所造成的污染至目前為止仍然無法估算出來,臺灣地區反污染的工作,恐怕要比史威爾所估計的更困難、更花時間。

去年11月間,美國環境專家史卡貝里,從北到南訪問了數10家工廠後,寫下一份相當有價值的檢視報告。

史卡貝里指出:臺灣地區,許多紡織廠與機械廠的工人在噪音超過90分貝的環境下工作,已有25%的工人聽力減退30分貝以上;22.1%的工人由於暴露在有機溶劑下而患了肝、腎、膀胱的疾病,這些疾病都與他們所接觸的毒性物質直接相關;1.94%的煤礦工得肺部疾病;1.6%的鉛作業工人得了「鉛中毒」。

這樣一組數字,還未包括各職業工人罹癌的比率;民眾受到環境污染之害的情叫形更在估計之外。


史威爾認為,這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

所以會造成問題,最主要是臺灣地區多年來管制污染太鬆散。訂定污染標準,過分遷就經濟部門的意見。史卡貝里以氯乙烯為例,說明這種塑膠工業原料,其強力致癌可能,世界大多數國家規定濃度必須少於50ppm,臺灣卻訂在500ppm,比其他國家大10倍。

氯乙烯早已證明會引起人類惡性肝臟血管癌。為何我們會如此漠視呢?史卡貝里認為,也許與衛生機關與工業、經濟部門缺乏協調有關。史威爾則認為,衛生機關應該主動提出警告,他說:「你告訴有關機關,污染已很嚴重,必須謀求改善,所得到的回答恐怕只是一句,「我們沒有污染,很乾淨。」但當衛生機構或學術單位提出數字指證歷歷,說有多髒時,再沒有人會強辯。」

可惜,過去幾十年來,全國數個衛生機關,一直是個出聲音也沒人聽到的小單位。史卡貝里對此甚表驚訝,他指出上至衛生署下至省縣衛生單位,實在小得可憐。

以藥物食品檢驗局為例,他們一共要管全國6971家食品廠,705家藥廠,269家化妝品工廠,就無怪乎「效率」低落了。史卡貝里指出,臺灣地區1970年至1979年問不合規格的食品僅由17.22%降至10.5%。更甚的是,藥物、化妝品、食品中含毒物的容許標準並未歸納出有系統性的資料。

除衛生單位功能太差之外,史卡貝里也對工業管理部門的效率表示懷疑。國內工業管理部門官員曾向史卡貝里指稱,我們有一套保證工人職業安全的法規,而且各工廠也都十分願意配合這個法規去做。可是當史卡貝里詢及,如果有工廠,例如油漆、電池工廠無法達到法規要求時,怎麼讓他們上軌道?官員們竟然只能「聳聳肩」說:「這非常困難辦到。」

在言談間,執行檢視管理的官員也曾對史卡貝里抱怨苦經。專實上,他們是有心加強執行法規,可是每當違規事件牽涉部分「關鍵性工廠」時,執行往往受挫。這封他們的士氣打擊很大。臺灣地區部分工廠,事實上日前仍「心存僥倖」與執行機構敷衍。

有些石棉工廠設醫務部,自認非常重視工廠衛生,可是史卡貝里卻指出,這些 診治中心,連測肺功能的儀器都沒有。石棉對肺部的戕害農烈,沒有一套肺功能檢查儀器,那還談什麼「重視衛生」呢?

這家石棉工廠的工人在史卡貝里參觀時,都戴了口罩;可是,史卡貝里發現,他們的口罩新得出奇,令人覺得是「戴著給人參觀」的。

雖然石棉工廠「有心」控制好廠內空氣中的石棉含量,史卡貝里卻看見工廠機械與地板士都續蓋一膚細絲石棉。

從史卡貝里專家的眼光中,我們真正看到許多存在的問題。他與史威爾都注意到,臺北汽車排放一氧化碳與高雄工業污染空氣的情形,都已對居民健康構成威脅。

史威爾說:「臺灣地區肝炎罹患率高是出名的,換句話說,這裏的人有一副比別人『衰弱』的肝。!肝慮是「解毒」的重要器官,因此,史威爾認為環境中的毒性物質對臺灣地區民眾的威脅恐怕比別人更大。

我們的肝臟比別人衰弱,而環境污染卻沒比別人的情況好。史威爾的警語,恐怕不是空穴來風。

史威爾更進一步指出,臺灣地區的化學污染危機,最怕的可能不是著得到的、已知的這些,而是「不明污染物」。

由於臺灣地區日前仍無一套「毒性物質管理法案」,廠商進口化學品時,可能帶來新的污染物或在製造過程中排出不明的毒物,全不在控制之列。

都分歐美在臺設廠的公司.也正因臺灣無一套管制法案,而肆意污染我們約土地。這些廠商,目前政府也無法要求他們負起污染的責任。因為我們連他們可能造出的毒性物質都搞不清楚。

美國在1976年通過「毒性物質管理法案」,規定廠商製造新產品前,必須提供可能產生的毒物資料給環境保護署,合格通過後才可開始製造。史威爾以為,臺灣地區研擬類似法案已有燃眉之急。

兩位美國專家給臺灣地區的意見,無疑足十分實際而中肯,其中不乏教我們聽了打從背脊涼上來的調查結果。

事實上臺灣地區的消費大眾是太沈默了,當然有部分原因是由於「不知道怕」就如史卡貝里所提的石綿工廠工人,根本沒有「石棉有害健康,必須保護自己」的觀念一樣,臺灣地區的民眾,大都沒有保護自己的念頭。

日本在公害防治、防止環境污染方面,頗有成就。他們甚至已做到,由醫師判定因「汽車污染」引起肺疾病的人,可以得到賠償。前年一年日本全國共賠了4億美元。這個數目字代表著日本政府與民眾反公害反污染的決心。臺灣地區目前離此境界仍很遙遠。

史威爾說:「想急也急不起來,反污染只能一點點慢慢做,慢慢累積,2年做不好,再來2年,此外無其他好辦法。」淨土已經失去,就是在我們手上失去的。而挽救行動除了慢慢來外,別無好的辦法,這是多麼教人沮喪的話。

原載民國71年元月25民生報生活版

※ 本文轉載自《受傷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