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作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編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13年底召開「東脅西毒」記者會,揭露台灣海岸傷痛。西岸受汙水、廢棄物所害,早已傷痕累累,而東海岸亦正面臨開發威脅。即日起,環境資訊中心將結合《台灣海岸調察藍皮書》與徒步海岸行動者調查發現,連載一系列台灣最需關注的海岸議題,與您一同打開【台灣海岸X檔案】。
CASE NO. 3:台南喜樹─雙春
台南喜樹往北至雙春,長度約51公里。
洲潟海岸 鹽田魚塭水鳥樂園
台南七股、北門及將軍沿海一帶,由曾文溪帶來豐富沈積物堆積,而形成洲潟海岸,沙洲與陸地中間夾著潟湖,沙洲、潟湖與陸地組成洲潟海岸景觀。
數道與海岸平行的離岸沙洲隔出台江內海,先民在這樣的地理環境及溫暖的氣候在七股發展曬鹽產業,近代居民則是闢了一畦畦的魚塭及在內海搭設了許多蚵棚發展養殖漁業。
其中著名的七股潟湖現為台江國家公園的管轄範圍,每年都有稀有的黑面琵鷺過境度冬,此外還可觀察到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等水鳥,生態相豐富。
堤防外 自然一息尚存
部分區段雖然築有堤坊,但堤防外還保有寬廣沙灘及防風林。
例如:鹿耳門溪-曾文溪段,雖然樹種多為當初所種植的木麻黃或黃槿等,然而也可觀察到其他植物生長,林相看起來頗為原始自然,有些樹冠層可達2-3層樓高。
而較北端的雙春濱海遊憩區,更可見到紅樹林及防風林的混林,有迷你版「忘憂森林」之稱,沿著木棧道可在紅樹林間行走,觀察到招潮蟹等紅樹林生物。
突堤、防風林 搶救流失沙洲
然而近年來台南海岸面積有明顯變化,二仁溪口即有一座海中碉堡標記海岸的變遷,即便從google earth都可輕易觀察到沙灘逐漸後退及縮小。
當地政府開始於部分沙灘設置各式的人工防護措施,例如:利用突堤養灘、大量種植防風林等,期能防止沙洲持續流失,而效果如何,至今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