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 Page 25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2018-09-19 10:51
張赫赫在此次中國綠色人物臉譜論壇。攝影:周昭蕊。 「你好,我叫張赫赫,也可以叫我蚊滋滋!」 因為本身手長腳長,再加上性格開朗,常一不小心就打開話匣子。來自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的張赫赫(下稱蚊滋滋),調侃自己就像蚊子一...
2018-09-18 10:16
外來入侵種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沙氏變色蜥入台已達18年,陸續攻佔嘉義、花蓮以及新竹原生蜥蜴棲地。嘉義縣政府以收購制度,獎勵民眾移除,10年耗資1049萬,移除160多萬隻沙蜥,但數量遠低於實際數量。最近召開的全國農業會議...
2018-09-11 10:12
台灣已知的原生蛙類共6科32種,13種樹蛙中,有10種是特有種。自從入侵種斑腿樹蛙在幾個區域建立族群勢力後,改變了台灣樹蛙分佈版圖。歷經7年努力,蛙類研究學者楊懿如指出,斑腿樹蛙控制雖無法盡如人意,卻是很好的借鏡;面對入侵種除惡務盡,希望龍...
2018-09-04 10:41
台灣本島出現一隻漂亮的外來蟲子「龍眼雞」,燒開了當今攝影團體跟拍的風潮,也燒出一堆莫名的無知。 在任何專業領域之中,隔行如隔山,有很多理所當然的知識或常識,對一般人而言,往往是畢生從未接觸或耳聞的艱澀學問。你我非神仙,誰都不能置身於這...
2018-09-04 10:28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熊蜂會偏好含有農藥殘留的食物,機制類似吸菸者對尼古丁成癮。 研究顯示,熊蜂攝食的尼古丁類化學物質越多,就越偏好含尼古丁的食物。如此一來,被農藥污染的花蜜影響整個蜂群的風險就遠比過去所想得高。2015年也有《...
2018-09-03 14:31
龍眼雞。圖片來源:uituit(CC BY-SA 2.0) 媒體報導,8月下旬有民眾在五股拍攝到「龍眼雞」,因為龍眼雞外型豔麗,消息揭露後吸引攝影愛好者揹著相機前往發現地拍攝,之後也有民眾在八里發現其蹤跡。 農試...
2018-08-24 10:22
台灣鳥類每年主要繁殖季節為3至6月,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從2009年展開「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10年來累積近50萬筆鳥類資料,掌握100多種常見繁殖鳥類族群趨勢變動情形,發現粉紅鸚嘴族群的數量下降高達82%,生態環境發出警訊。 保育...
2018-08-22 10:14
七星山系從淡水、金山、三芝、石門、嵩山、萬里蜿蜒入海,沿途散佈成扇狀的聚落及生產地景,透過規律的耕作週期,構築台北赤蛙、唐水蛇這類水生動植物良好的棲息環境,也孕育豐富而獨特的生態系及自然與文化景觀。 類似的景觀與節奏,原本遍佈台灣田野...
2018-08-22 09:43
就在4月份歐盟通過全面禁用新菸鹼類農藥後,最新研究卻發現,預計取代新菸鹼類,以「sulfoximine」為基礎的二代農藥似乎也會影響蜂群健康。 一項新研究發現,速殺氟(第一個sulfoximine類農藥品牌)會縮小熊蜂群的規模和雄性後...
2018-08-20 11:31
為期三天的「2018友善農業與農田生態國際研討會」於昨(19日)落幕,會中圍繞著農業生態的多功能性,以及在社會環境韌性扮演的要角,面對氣候變遷挑戰之際,肩負著任重道遠、維繫糧食安全的責任。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致詞時表示,在工業化和都市發展夾擊下...

頁面

訂閱 RSS - 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