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 Page 28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2018-06-06 10:14
一般民眾若想在生活中做些改變來減輕地球負擔,從哪裡開始最有效,換電動車?少搭一趟飛機?根據一份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指出,減少肉類和奶製品的攝取,是減少環境衝擊的最佳方法。 這是學術界目前為止最全面的一份農業環境影...
2018-06-06 09:37
編按:石虎,台灣唯一的野生貓科動物,因為棲息地與人類活動範圍高度重疊,如今正面臨生存危機,要如何兼及人類生活與石虎保育,成為重要課題。近日,苗栗縣議會因「擔心開發受限」而退回《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再次帶出淺山地區保育與開發之間的拉扯[1]。...
2018-06-06 09:36
地型多丘稜,經濟以農業及周邊森林資源利用為主,台灣苗栗縣與日本對馬島等里山倡議案例有許多相似之處,也因此,苗栗縣堪稱台灣典型的里山地景,也是台灣石虎族群主要的分布地區。 石虎,由於棲息地與人類活動範圍高度重疊,正面臨慣行農業帶來的毒害...
2018-06-05 09:52
全球暖化的現象日益嚴重,而森林作為地球的肺,是緩和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功臣。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2014年的評估報告,在1750到2011年間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來自林業以及相關土地利用。巴西和印尼都擁有大片熱帶...
2018-06-01 09:31
英國獨立報報導,某幾種新幾內亞蜥蜴的血液含有劇毒,除了致命之外,顏色還是奇異的亮萊姆綠,使得牠們的肌肉、骨骼和舌頭也是綠色的。這種綠來自高含量的膽綠素。人體黃疸也會產生這種綠色膽汁色素廢物,只是這些蜥蜴體內的膽綠素含量,是人體致死量的40倍...
2018-05-29 17:12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6日帶著Timberland的會員志工來到阿里磅生態農場,進行一年一次的志工服務行動,協助農場進行友善茶園除草及濕地水池的維護工作,這天樹林間吹拂的徐徐微風及阿里磅溪的潺潺流水,為志工在炎熱的暑氣中增添了一股沁涼。 ...
2018-05-29 10:31
生物學教科書上寫到,擁有龐大群體數量的物種,例如螞蟻、老鼠和人類,基因多樣性會隨著時間演進變得更為多樣化,但一項最新研究挑戰這個觀點。 研究發表在「人類演化」(Human Evolution)期刊,主要作者紐約洛克斐勒大學(Rocke...
2018-05-29 10:26
天然橡膠是東南亞中緬泰邊境區域的重要經濟作物。位於湄公河上游的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地方政府從1980年代就鼓勵農民將傳統作物轉種植橡膠。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汽車輪胎的需求大增,當地橡膠種植面積在2002至2010年間增加了近二倍,占該...
2018-05-25 10:19
科學家警告,來自亞洲熱帶地區的巨型掠食性渦蟲,已經悄悄入侵法國本土和法屬領地家家戶戶的花園,嚴重威脅當地野生動物。 英國獨立報報導,在一份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彙整了此種生物的目擊資料。據悉,這種巨型渦蟲長度可達40公分,體型龐大卻不容易...
2018-05-24 10:18
在地球上所有生靈中,人類僅佔微不足道的比例,卻擁有完全的主導地位。一份開創性研究顯示,全球76億人口只佔所有生物量(biomass)的0.01%,卻已使83%的野生哺乳動物和半數植物消失,並飼養大量的家禽家畜,顯著改變地球面貌。 ...

頁面

訂閱 RSS - 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