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 | Page 7 | 環境資訊中心

碳權

2019-01-07 15:33
11年前,前摩根大通銀行家哈特諾(Dharsono Hartono)自認找到了一個新的獲利方法:氣候變遷。計畫是在婆羅州的雨林取得一塊雨林地,保護不被砍伐並販賣碳權給已開發世界污染嚴重的大企業。畢竟地球不斷升溫,而這是解決問題、並從中獲利的...
2018-08-14 23:16
為了鼓勵小型企業加入減碳行列,環保署昨(13日)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新增微型規模抵換專案類別,適用對象包含小型排放源、運輸及住商(如商辦大樓及住宿業等),估計有8萬家業者可適用。據估計,8萬家業者中若有1%業者加入,一家業者估...
2015-07-09 10:48
6月6日,2015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在台北、台中、台南3地與世界同步舉行。為了讓這場全球公民討論氣候變遷的會議更加名實相符,3場活動都採「碳中和」模式,緊密結合氣候議題的討論與日常實際行動。 「碳中和」是什麼?簡單的3個字,背後...
2015-06-24 12:01
環保署推動「能源(減碳)四法」做為能源轉型與管理的法源依據,其中《溫室氣體減量法》(以下簡稱《溫減法》)送入立院已近10年,卻遲遲無法通過。但就在今年,《溫減法》卻出乎意外,在立院會期結束前三讀通過,也宣告台灣進入溫室氣體減量的新紀元。...
2014-04-07 11:40
※ 導讀:燃煤發電提供全世界40%電力,隨之而來的二氧化碳及空氣汙染,對地球暖化和人體健康都造成實質損害:地球暖化、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已不容否認。 然而,全球能源需求有增無減,若燃煤發電尚無可替代,二氧化碳有沒有更好的去處?科學家捕捉空...
2014-03-12 10:00
種植紅樹林在東南亞已經成為抵抗致命海嘯、颱風──例如菲律賓海燕──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護身符。 根據Trowel Development Foundation的研究,距最受重創的菲律賓獨魯萬市北方160公里的薩馬島,因為重新種植了紅樹林在...
2012-11-13 09:37
國內首創透明公開之網路碳中和平台已正式上線,除了提供碳計算器連結計算個人或組織生活、活動或是產品製造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於網站上提供碳抵換額度(碳權)以抵換,達到碳中和外,更建透明的資訊體系,提供正確碳管理資訊。 南極碳&nb...
2011-04-22 07:03
國光石化縮小規模後每年排碳1,291萬噸,聲稱採最佳可行技術、廢熱再回收,降到729萬噸/年。環保署在4月18日發出的新聞稿已幫國光石化想好對策,其中之一是:於民國105年前取得中油高廠老舊製程淘汰碳權(排放量至少370萬噸/年)。而這...
2011-02-25 12:34
歐盟在處理排放交易平台遭遇駭客攻擊事件時面臨到執法與政治問題的挑戰,此事件在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暫時性關閉後仍然處於混亂的狀態。 碳權遭竊的義大利公司經由法律途徑要求歐盟官員應該列出哪些公司持有該批遭竊的碳權,歐盟官員將於2月21日比利時歐...
2010-12-18 19:44
美國加州16日通過全美第一套碳市場交易法規,未來將在不傷害經濟的前提下達到減碳目標,這也成為美國擘劃全國性抗暖化方案的轉折點。 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16日以9比1的的壓倒性票數批准碳交易相關法規,要求州內的發電廠、工廠、煉油廠和...

頁面

訂閱 RSS - 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