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
2019-03-15 16:11
公民科學是由科學家帶領一群非科學家身分的公民進行科學研究,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最主要還是在大量數據的收集。科學家的研究經費有限、研究人力有限,且無法將所有的經費集中在某一個地區,尤其如果是大尺度的研究,就更是需要收集到相當數量的數據,這時公...
2019-02-21 10:57
服飾品牌Timberland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共同合作的2019年會員志工活動上週末開跑,17日環資向志工介紹一款人人可以上傳生物觀察紀錄的App「iNaturalist」,邀請志工利用本年度志工活動,一起加入國際性的公民科...
2018-12-19 10:33
2016年4月的某一天,新南威爾斯大學生態科學中心的凱特‧布蘭迪斯(Kate Brandis)博士,收到一個從雪梨市郊寄給她的陳舊信封。信封裡裝的不是信件,而是澳洲白䴉(Threskiornis molucca)的羽毛。
很快地,布蘭...
2018-12-11 09:28
拉姆薩公約於2018年發表《Global Wetland Outlook》報告,引用數百份期刊與研究報告,呈現全世界濕地現況、面臨危機,以及應當採取的措施。【歡迎光臨濕地有限公司】系列專欄,將消化報告重要資料,整理報告中提及的關鍵期刊資訊,...
2018-12-02 08:21
iNaturalist(以下簡稱iNat)的設計讓大眾能夠拍照或錄音上傳生物出現的紀錄(occurrence data),當使用者篩選特定物種時,就能夠了解其分布(distribution)特性,並能應用在科學研究上,例如了解物種的分布和環...
2018-12-02 06:54
之前環境資訊中心曾報導過 iNaturalist 的簡介,而最近 iNaturalist(以下簡稱 iNat)在各地自然愛好者及公民科學家的熱情分享下,全世界的生物觀察記錄已超過一千多萬筆,在台灣也將近有四萬筆觀察記錄(不含栽培植物或圈養的...
2018-11-15 16:37
2019數鳥嘉年華會以反嘴鴴為代表鳥種。中華鳥會提供。
台灣位屬東亞澳鳥類遷徙線上的重要度冬地,冬季監測相形重要。歷經完整五年冬季數鳥,第六屆「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即將於12月15日到隔年1月6日舉行,今年主題鳥種為反嘴鴴,這...
2018-07-17 10:05
目前全球大約40%的土地為農業用地,土地農業化(agriculturalization)是全球自然原野地消失的重要原因,嚴重衝擊全球生物多樣性(Benton et al., 2003; Foley et al., 200...
2018-06-19 10:27
隨著全球貿易的發達,入侵種案例層出不窮,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嚴重,如何控制與管理入侵種,已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課題。也因此,《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於2010年擬定的愛知目標,第九項子目標即與之相關:「到2020年,發現並區分入侵...
2018-06-06 10:00
許多業餘的昆蟲愛好者,觀察之餘隨手拍攝留下紀錄,這個動作也能為科學貢獻一份心力!最近,一項浸水營地區昆蟲相調查,即透過與昆蟲愛好者合作,盤點出高達2620種昆蟲,得以了解當地昆蟲多樣性,更創下台灣保護區昆蟲調查的新記錄。
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