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
2019-06-11 10:24
即便不是大山大海,在都市日常的生活圈裡,人們也有接觸自然生態的機會;而身邊的一草一木,可以走馬看花,也可以細細記錄;日本東京都「玉川上水」附近的居民,自2017年開始記錄沿岸生長的花草,編輯成「花地圖」,除了供人認識之外,也思考了建設開發與...
2019-06-07 15:09
上個周末的嘉義大學熱鬧紛騰,來自全台各地的公民科學家前來共襄盛舉,參加「諸羅樹蛙大調查」盛會;早在大會前一日的周六(6月1日)晚上,就有兩百多位蛙調志工分頭在雲林、嘉義的116個樣區,進行同步調查;當晚結束後盤點下來,總共記錄到4098筆記...
2019-04-23 22:28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今年針對台灣白海豚展開族群監測計畫,截至3月為止,共目擊白海豚5群次,18隻次白海豚,其中2群次目擊親子成對出現。海保署期待結合公民科學的力量,匯集海上觀察的白海豚目擊資料,這將有助於族群辨識,追蹤每一隻個體現況。
...
2019-04-22 07:00
號召全世界的公民科學家、自然觀察者,同步觀察、紀錄參加縣市周邊的野生動植物的「城市自然大挑戰」,2019年第四屆活動,即將於26日凌晨起,在全球150多座城市展開;這一次,由國立嘉義大學以嘉義縣市為範圍,代表台灣首度報名參加這場全球盛會,邀...
2019-04-04 11:02
2011年路殺社創社以來,加入會員已超過1萬人,為促進路殺社社員交流觀察心得及推廣生態教育,30日路殺社在創社基地「臺灣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舉辦第7屆路殺社年會,會中除了頒發獎項鼓勵成員繼續努力,也邀請生態保育有加的社員分享。
...
2019-03-15 16:11
公民科學是由科學家帶領一群非科學家身分的公民進行科學研究,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最主要還是在大量數據的收集。科學家的研究經費有限、研究人力有限,且無法將所有的經費集中在某一個地區,尤其如果是大尺度的研究,就更是需要收集到相當數量的數據,這時公...
2019-02-21 10:57
服飾品牌Timberland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共同合作的2019年會員志工活動上週末開跑,17日環資向志工介紹一款人人可以上傳生物觀察紀錄的App「iNaturalist」,邀請志工利用本年度志工活動,一起加入國際性的公民科...
2018-12-19 10:33
2016年4月的某一天,新南威爾斯大學生態科學中心的凱特‧布蘭迪斯(Kate Brandis)博士,收到一個從雪梨市郊寄給她的陳舊信封。信封裡裝的不是信件,而是澳洲白䴉(Threskiornis molucca)的羽毛。
很快地,布蘭...
2018-12-11 09:28
拉姆薩公約於2018年發表《Global Wetland Outlook》報告,引用數百份期刊與研究報告,呈現全世界濕地現況、面臨危機,以及應當採取的措施。【歡迎光臨濕地有限公司】系列專欄,將消化報告重要資料,整理報告中提及的關鍵期刊資訊,...
2018-12-02 08:21
iNaturalist(以下簡稱iNat)的設計讓大眾能夠拍照或錄音上傳生物出現的紀錄(occurrence data),當使用者篩選特定物種時,就能夠了解其分布(distribution)特性,並能應用在科學研究上,例如了解物種的分布和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