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頭條
2018-05-30 07:26
在我們身邊翩翩飛舞的蝴蝶和飛蛾,四處尋花吸花蜜。仔細觀察,牠們大多使用如彈簧般的口器來吸食花蜜、溪水等當食物維生。但有一群自侏羅紀晚期即出現地球上、體型極小的「小翅蛾」,成蟲卻具有發達的大顎,能直接取食花粉或孢子。中山大學教授顏聖紘研究團隊...
2018-05-29 17:12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6日帶著Timberland的會員志工來到阿里磅生態農場,進行一年一次的志工服務行動,協助農場進行友善茶園除草及濕地水池的維護工作,這天樹林間吹拂的徐徐微風及阿里磅溪的潺潺流水,為志工在炎熱的暑氣中增添了一股沁涼。
...
2018-05-29 13:31
「為台灣成為槳!」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30日即將展開為期14天的「島航計畫」,將從花蓮港開船出海,繞行台灣一週。在這段航程中,將有科學研究人員進行海上塑膠微粒、溶氧量調查與水下聲音噪音三項採樣檢測,也有作家吳明益、廖鴻基、畫家王傑與現代舞團I...
2018-05-29 10:26
天然橡膠是東南亞中緬泰邊境區域的重要經濟作物。位於湄公河上游的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地方政府從1980年代就鼓勵農民將傳統作物轉種植橡膠。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汽車輪胎的需求大增,當地橡膠種植面積在2002至2010年間增加了近二倍,占該...
2018-05-29 10:22
風機產業蓬勃發展,對鳥類生態的衝擊也是一項挑戰。在美國,每年因撞擊風機喪命的鳥類就有數十萬隻,正值春天遷徙季節之際,有風場雇用專人監測遷徙性鳥類,也有研究室推出全國性的「鳥類遷徙預報」,大幅提升風場監測精準度,也讓高樓大廈掌握鳥類途經的高峰...
2018-05-29 10:11
還記得《老鷹想飛》裡的黑鳶嗎?林務局與台灣猛禽研究會今年合作推出另一部以老鷹為主題的生態紀錄片《城市遊俠——鳳頭蒼鷹》,由新銳導演王喆宣製作,記錄鳳頭蒼鷹在城市落地生根的種種樣貌。
鳳頭蒼鷹已悄悄成為都市的新住民。圖片提供...
2018-05-29 10:01
門鈴響起,幾個紙箱送進台北鳥會野鳥救傷中心。打開一看,有整窩吱吱喳喳的雛鳥;也有蜷曲角落無力動彈的傷鳥。坐鎮救傷中心的教育推廣副組長呂佳璣很快把紙箱看過一輪,抱起其中一隻毫不掙扎的台灣藍鵲,換到另一個和牠體型相符的紙箱,然後打開氧氣機,轉頭...
2018-05-28 17:26
28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繼續逐條討論「礦業法」,上一輪遭保留的法條,經整理對照做甲乙案呈現。日前召委廖國棟受訪已經表態希望本週出委員會,不過許多爭議法案卻仍是不見共識,尤其是既有舊礦的原民諮商同意部分,「未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的礦權,不予核...
2018-05-28 14:58
夏日炎炎,建築的立體綠化和綠屋頂是降低屋內溫度和節能的有效方法,研究顯示設置綠屋頂可讓室內降溫約2.5度。為減少都市熱島效應,從建築著手進行節能減碳,高雄市政府除了透過法規強制要求新建物設置綠化,對於既有的建築,則鼓勵民眾將自家屋頂進行綠化...
2018-05-28 10:02
據估計,全世界約有10億犬隻,且有6000萬隻居於印度。最近一份發表於《動物保育》(Animal Conservation)期刊的研究,試圖瞭解犬隻對印度原生種野生動物的衝擊。
研究指出,自由放養的犬隻可能對野生動物帶來致命威脅,包括...